第14部分(3 / 4)

小說:心理分析師 作者:圈圈

苦澀、毫無溫暖,連穿的都很欠缺。生理與心理上的雙重飢餓折磨著一家人,他很早就學會了出去討吃的,跟他的姐妹一起。他沒有好的衣服穿,外面正打完仗,人們剛從帝國主義列強和階級敵人手裡擺脫出來,大家不知道富裕之路在哪裡,不斷地憶苦思甜,尋求出路,需要金錢,需要蔽體的衣服,需要強有力的生存意志,不需要溫情和眼淚,因為它們沒有用—必須為了生存,為了革命戰鬥團結起來,一邊維護國家安全,預防階級敵人的進犯,一邊全面建設,節衣縮食,需要很努力地奮鬥才能有一點點糧食、衣服等等。

父親從小就表現得如同野蠻人一樣難纏,他無法選擇地生長在一個貧下中農家庭,一個危機深重的家庭。父親對他的管教極其嚴厲。爺爺有一根鞭子,是用來教訓父親的。在爺爺看來,對於兒子,一定是不打不成器。他用過各種方法責打父親,只要他到處亂跑,不聽話,只要他無法順服他的意志,或是他想要更多的食物,他都會給他點厲害嚐嚐——你不可以被嬌縱—他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你的出生本來就是個拖累,在這個年代,你必須得了解,沒有苦難就沒有食物,不懂得被責罰,就永遠不會長大。在那個時代,人們更沒有心理上的保障,那種恐慌與緊迫感威脅著人的神經,只要不被餓死就是萬幸。

那是一定程度的家國磨難教育,爺爺認為,這對兒子是有益的,但可能也源於他自己的生存恐懼,他無法表達內心的愛,因為愛對於他來說太過奢侈,對於貧下中農,衝動與打罵才是培養強悍的最好方式——只有反抗,才能有所出路。

父親也開始反抗,他表現得更為桀驁不馴,他過早地承擔了父輩的壓力,而沒有學會如何去跟人好好相愛。他的眼神開始有了非理性的傾向,常常試圖找回內心的柔軟,但表現的形式常常是一種虐待——自我虐待和彼此虐待。他用最毒辣的語言挑釁別人,他要激起父母的憤怒,激起他人的憤怒,讓他們痛苦。他認為,這就是在表達他內心的不平衡,讓他人痛苦便也是在體現一種自我存在,至少他是一個人,他的心理需要被關注。

跟父親相處常常是驚恐的,因為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發脾氣。他看似正常的外表下,有一顆陰鬱而缺乏感情的心。他要感情,但卻不知道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表達——他看女兒時,常常不耐煩,鄙視,認為她的存在是多餘的,或者認為她太過驕傲,不夠順服。他心目中的女人應該是那種嬌弱、順從、沒有自己的感受、可以不被尊重的。而蘇慕從來都不是,她繼承了母親家族的清高,自尊心很強,這都讓他很不愉快。同時,他也覺得她的學費過多,希望她能儘早脫離他的撫養,自食其力。

父親魯莽的內心,沒有寬鬆平和的餘地,他喜歡做的,就是爆發他的不滿和不安,去傷害周圍的人,這樣,他就覺得好受了——他並不知道自己令別人如何痛苦萬分,他只是以此為樂。很簡單的例子,他喜歡在飯桌上發火,當他的怒氣和挑釁朝向女兒,讓女兒氣得扔下碗筷回到房間後,他仍然會追過來大聲拍打房門,進一步瓦解她。他知道她可能會哭泣,但他更不懂得如何處理眼淚,他會很不耐煩,大聲挖苦她……

於是,家庭氣氛就這樣惡化,蘇慕從不跟父親親密,父女間幾乎不交談——因為彼此間那種凝重而容易點燃怒火的空氣,根本不適宜交談。她只是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出來,任憑他惱羞成怒地在外面打門。他酷愛這種挑釁的方式,讓人痛苦,打門威脅會讓人更加痛苦。

她當時並沒有理解父親的能力,也沒有完全明白自己心裡愛的匱乏程度。她一出生就被這樣一個男人拒絕了,或者說,他想愛她,卻最終傷害了她,這亦是沒有辦法的事。

直到她遇到伯鳴,她的第一個男人。當伯鳴如此溫柔地對待她時,她才瞭解自己的匱乏有多深,那簡直是一個大窟窿,需要很多很多的愛來填充——她向他伸出雙手,他起初是愛她的,後來變得厭煩,他開啟了一個女人的需要,填充進去了愛,最後還是害怕被捲入太深而倉皇逃跑。

伯鳴也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他身上有著父親的影子——比較自我,比較瘋狂。那時,家裡不會給他什麼錢讀書,他都是自己做家教來掙錢。他每日為了生活奔波,自然冷落了蘇慕,也無法帶給蘇慕她想要的精神生活。記得那時,約會他經常遲到,原因都是在外面做家教,他的愛直接而熱烈,但是等待讓她心灰意冷。她期待和他一起上自習,一起學習,但他連這都無法滿足她。他不是喜歡學習的男人,這使他必須在生活中承受更多的不如意,他的第一份工作也很不滿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