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4 / 4)

5�研究學問,深造自得之後,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三、環境移人

接受教育的人,除了遵循規矩,修心養性,持恆不懈,深造自得之外;學習環境的薰染、社會環境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個人與環境之間,若能有良性的互動,那麼教育的成效才能彰顯昭著。《孟子》一書對於上述內容,多所闡發,茲擇其三章,編為本單元。一傅眾咻,就不能學好語言;一位善士,也無法導正國君。學習環境的重要,由此可知,故編列“孟子謂戴不勝”為第一章。家庭是相當重要的學習環境,父(母)兄(姊)若是賢德,常可薰陶出優秀的子弟,因此“人樂有賢父兄”,故編列“中也養不中”為第二章。殷憂啟聖,多難興邦;困心衡慮,每能奮發;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唯有接受來自環境的種種挑戰,並加以克服,才能生存、成長,培養出大智慧,故編列“舜發於畎畝之中”為第三章,以收束本單元。

(一)

孟子謂戴不勝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與②?我明告子: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③?”曰:“使齊人傅之。”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④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⑤,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嶽⑥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⑦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⑧,王誰與為不善⑨?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