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預兆,甚至有不少人都在打點行裝,準備外出避難了。男孩急忙站出來闢謠,他拿出一隻風箏和一隻燈籠,說鎮民們每晚看見的就是這兩樣東西。原來,男孩接連幾個晚上都在風箏上拴上燈籠,然後把風箏放到天上,這是在做一種引力實驗。鎮上的人知道這是男孩導演的一場惡作劇,都斥罵他果然是個“呆子”。
“呆子”的軼事還有很多,當時的人都認為這孩子除了調皮搗蛋以外,不會有什麼出息。然而在19歲那年,“呆子”居然進了著名的劍橋大學學習。畢業兩年後,他又成為劍橋大學最年輕的教授。終其一生,他以自己在自然科學方面的傑出成就,成為全英國人的驕傲。就連他孩提時代製作的日晷,至今都還完好無損地存放在當地教堂裡,被人視為“聖物”。
這個“呆子”,就是“近代科學之父”牛頓。
孩提時代的牛頓探索未知世界的瘋狂勁頭,為他成為一代科學巨匠打下了基礎。成年的牛頓更是置身於實驗室中,瘋狂工作。為了完成實驗,他往往工作到三更半夜,有時一直到凌晨五六點鐘才睡覺。在春天或落葉時節,他常常一連在實驗室裡呆上幾個星期,沒日沒夜地做實驗。自己守過一夜,讓助手繼續守第二夜,直到完成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