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人跡罕至、野獸成群的深山老林,指揮部隊擊潰四川軍閥楊森所部6個旅的堵截,於6月初,佔領了天全、蘆山、寶興,為後續部隊掃清了道路,迅速趕到夾金山腳下。
夾金山位於四川寶興西北地區,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
高聳入雲,氣候寒冷,山頂積雪終年不化。
紅軍指戰員一路轉戰來到四川,每人只有一套單衣,糧草不濟,空氣稀薄,真可謂“飢寒交迫”。
葉劍英找大家商量,佈置部隊準備些生薑、大蒜、大蔥、辣椒,以備上山時咀嚼壓寒。
他規定翻雪山時,一要緩行,二要少說話,三要堅持站立,不能坐下來休息。
葉劍英拄著柺棍,口裡含著薑片,與警衛員範希賢一起向山上攀登。
雪山上的氣候,變幻莫測,剛才還是陽光燦爛,一忽兒就下起了鵝毛大雪。
暴風夾著雪花襲來,痛似刀割。
大家用手捂著臉,踉踉蹌蹌,艱難地行進。
稍不小心,掉進雪崖下,就永遠也爬不起來了。
葉劍英和戰士一樣穿著單薄的軍裝,凍得渾身直打哆嗦,但他仍然左扶右挽,同戰士們一起前進。
好不容易爬到山頂,遠遠看見有幾個人坐在那裡,走近一看,都已凍僵犧牲了。
他和同志們默默地摘下軍帽,含著熱淚,同這些戰友告別。
爬過雪山,部隊斷糧,只好靠野菜充飢。
有時野菜也吃不上,只好吃草根、樹皮。
為了走出困境,葉劍英率三軍團教導營與藏民聯絡買糧。
但沿途藏民多受國民黨的欺騙宣傳,都藏匿起來,不肯賣糧給紅軍。
他###隊要愛護少數民族兄弟,遵守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並且規定了一些具體的政策和措施。
他帶頭執行政策,遵守紀律,要大家寧肯餓著肚子,也不準隨意侵擾藏族同胞。
葉劍英的非常之路 第三篇(7)
有的藏民受反動宣傳的影響,拿起大刀長矛對付紅軍。
葉劍英告誡部隊,絕對不準還擊。
由於部隊較好地執行黨的少數民族政策,許多藏民很受感動,積極動員躲在山上的群眾陸續回家,紛紛把餘糧賣給部隊,甚至樂於為紅軍帶路。
五、過草地,勇當開路先鋒
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主力經過艱苦的長征,於1935年6月中旬,在川西北懋功地區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
兩軍十萬人舉行會師慶祝大會,大家歡欣鼓舞,興高采烈。
更可喜的是全國抗日民主運動已走向新的高潮,華北已成為抗日鬥爭前線,中華兒女奮起抗戰。
中共中央根據這一有利形勢,提出紅軍繼續北上,建立川陝甘革命根據地,以便在北方建立抗日的前進陣地,領導和推進全國抗日民主運動。
但是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依仗人多槍多,向黨中央鬧獨立,主張紅軍向邊遠地區實行總退卻,向川、康地區退卻或南下。
黨中央和張國燾之間,在紅軍前進方向和戰略方針上分歧日益明顯。
為了求得統一認識,統一行動,中共中央於6月26日在懋功北部的兩河口召開政治局會議,作出《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戰略方針的決定》,確定新的戰略方針: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戰中大量消滅敵人,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創造川陝甘蘇區根據地。
會上經過討論,張國燾勉強同意毛澤東、周恩來等多數人關於北上的意見。
中革軍委根據這次會議確定的戰略方針和作戰部署,制定了松潘戰役計劃。
但是,張國燾回到理縣後,立即變了卦,他致電中央,仍堅持南下,並在部隊中散佈不信任中央的言論。
其追隨者向中央提出改組軍委和紅軍總司令部的名單,竟然提出要張國燾任“軍委主席”,並給予“獨斷決行”的大權。
中共中央拒絕了張國燾等人的無理要求,但為了照顧紅軍的團結,於6月29日任命張國燾為中革軍委副主席,徐向前、陳昌浩為軍委委員,7月18日決定把原由周恩來擔任的紅軍總政治委員職務讓給張國燾。
張國燾勉強同意四方面軍向松潘的毛兒蓋前進。
在這期間,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與張國燾的態度相反,積極主張做好兩軍的團結工作。
他看到一方面軍兵力消耗大,老幹部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