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幫”為什麼對檔案如此感興趣呢?葉劍英看穿了他們的詭計,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夥人拼命搶檔案有兩個動機:一是心虛,怕那裡面有涉及他們問題的致命的東西。
二是要整人,找打人的“炮彈”。
很顯然,“四人幫”一旦把毛主席的檔案檔案搞到手,就可以任意銷燬罪證,任意篡改“最高指示”,為所欲為。
有鑑於此,葉劍英就向汪東興打招呼,提醒他注意,加強戒備,並親自打電話給他,嚴肅地說:毛主席生前,你保衛了他的安全,主席去世了,請你看管好他的檔案檔案,暫時來不及清理,也一定要好好封存起來,千萬不能遺失。
這是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大事。
汪東興照辦了。
面對“四人幫”的橫行肆虐,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經過巨大創痛之後,更加覺醒了: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必須結束,禍國殃民的“四人幫”必須清除。
人心思治,人心思定。
堅持真理,敢於鬥爭的正義力量正在凝聚、成長和壯大。
人們一齊把希望的目光投向北京,投向黨中央,希望有人站出來,振臂一呼,帶動千軍萬馬,滌盪妖霧,重整乾坤。
鄧小平、陳雲等老一輩革命家遭到不斷打擊、迫害和嚴密監視。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矚目於葉劍英。
這位革命家雖然被宣佈“靠邊”了,但他仍保留著黨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職務,在國內享有重望。
粉碎“四人幫”的偉大斗爭,把葉劍英推向70年代中期中國政治舞臺的中心,使他成為領導這場鬥爭的風雲人物。
他毅然決然承擔起歷史賦予的使命。
粉碎“四人幫”的重任,使葉劍英處在鬥爭的漩渦裡。
他以一個政治家所具備的科學的態度和冷峻的目光,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分析估量全國的形勢和人心的向背,同時想到了毛澤東的囑託。
毛澤東不愧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儘管他晚年錯誤發動和領導了“文化大革命”,但他畢竟察覺了江青等人陰謀篡權的活動,逐步減低了對他們的信任度。
他第一個在政治局宣佈江青一夥是“###”、“四人幫”,並進行過多次嚴厲批評,表示要加以“解決”,同時,從組織安排上堵住了他們妄想爬上黨和國家領導高位的途徑。
葉劍英認為,毛澤東從政治上組織上兩個方面採取的這些措施,是很重要的“兩著棋”!想到這裡,毛澤東彌留之際欲語不能的情景又浮現在他的腦際,他想:那時,主席的心臟還未停止跳動。
他為什麼要第二次看我呢?……他聯想到毛澤東生前多次講過漢朝周勃、陳平平息呂氏作亂、鞏固漢室的故事,清醒地意識到,解決“四人幫”,也是繼承毛澤東的遺志。
毛澤東從1974年起對“四人幫”不斷提出批評,1975年5月3日,批評他們破壞黨中央團結時說過:問題要解決,下半年不行,明年,明年不行後年。
後來因整鄧小平,就把這件事拖下來了。
毛澤東在生前沒有來得及解決,現在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
還能讓“四人幫”繼續鬧騰下去禍國殃民嗎?讓這夥敗類要把中國引向倒退嗎?難道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的偉大事業能被他們斷送嗎?難道有著半個多世紀鬥爭歷史、幾千萬黨員的中國共產黨,能讓“四人幫”篡奪領導權嗎?難道浴血奮戰幾十年的幾百萬人民解放軍會聽這夥野心家的指揮嗎?葉劍英在思索著。
作為一名跟隨共產黨和毛澤東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多年的老黨員、老戰士,眼看著黨又一次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在這個嚴重關頭,他不負重望,又一次順應黨心民意,挺身而出,逆流而上,決心團結眾人,堅持鬥爭,挽救危局。
。。
葉劍英的非常之路 第七篇(14)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思索,葉劍英意識到,解決“四人幫”這場鬥爭需要一個醞釀、決策和實施的過程。
在醞釀階段,應當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思考對付“四人幫”的辦法。
在決策階段,由於帶有極大的機密性,只能限於極少數幾個人知道,而決策付諸實施,更要機警行事了。
“英雄所見略同”。
此時,其他老一輩革命家也正在考慮如何清除“四人幫”這個關係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的大事。
陳雲、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