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葉遂率部進駐梅縣。
回到家鄉的張民達和葉劍英,並沒有陶醉於“鄉情”,而忘了敵情。
他們利用鄉親的關係,刺探軍情,很快得知,林虎明降孫中山,暗投北洋政府,吳佩孚已委任他為潮梅護軍使兼粵軍總指揮,繼續割據東江、潮汕,準備消滅東路軍。
他將近萬人的部隊潛伏在粵贛邊界尋鄔一帶,組成一個包圍圈,收緊口袋,要吃掉第八旅和其他部隊。
軍情急如火。
葉劍英請示張民達同意,迅速將敵軍的陰謀部署報告許崇智司令,建議立即組織兵力,主動出擊,追殲林虎的殘部,消除後患。
第八旅沒有被叛軍假“投誠”所迷惑,在黃任寰部退出梅縣,拒絕改編後,立即進擊,收復興寧。
這時,張民達積勞成疾,赴廣州調治。
不久,假“投誠”的“陳家軍”相繼叛變。
洪兆麟、熊式亮、劉志陸等就突襲駐在大埔、饒平、興寧、石馬的東路討賊軍。
討賊軍失於戒備,被迫退出豐順、留隍,受到重大損失。
第一軍三個旅折損過半;第三軍全線崩潰,只剩幾百人。
總司令兼第二軍軍長許崇智不得已下令放棄潮州、汕頭,率部向揭陽退卻,又遇到來自贛邊南下的林虎部的阻擊,大戰於揭陽附近的言嶺關。
結果兵敗,言嶺關失守,敵軍進逼揭陽城。
葉劍英在戰場上又一次陷入險境之中。
七、大戰言嶺關,解圍博羅,奪取河源
言嶺關,是南嶺梁山山脈高峰上的一道險關,雄跨南北峰脊,威懾雲深要道,是從豐順到揭陽的必經之地,山石陡峭,壁壘森嚴,地勢險峻,易守難攻。
葉劍英聽到言嶺關失守,遂即請命,率第八旅開抵關前,準備反攻。
在廣州療養的張民達聞訊抱病返回前線督戰。
兩軍擺開陣勢,敵人居高臨下,利用有利地形反擊,彈如雨下。
第十三團先頭部隊傷亡慘重。
葉劍英命令停止進攻,急調十六團上來,重新部署三個營的兵力,命令機關槍營營長宋紹殷將機槍配備給三個加強連。
選擇敵軍防守薄弱的崎嶇山道,從不同方向迂迴進攻。
他又命令炮兵連長王逸珊,迅速測定距離,選好目標,親自指揮向山上敵人固守的據點,連續開炮。
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步兵發起梯次衝擊。
經過一天一夜的激烈戰鬥,終於挫敵破關,奪回了言嶺要地。
守關的敵人大部投降,少數狼狽逃竄,叛將劉志陸險些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