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衝入了混戰當中,可見當日的戰事是何等激烈。
家康正在等待兩個兒子到來,欲發動更大攻勢。在方圓二十町的高臺上,家康命人到處佈陣,準備一舉攻入大坂城。可是他這種想法多少有些勉強。人的秉性不同,鬥志與功名心亦各不一樣。他本來是想激勵忠直,未想到他的怒罵竟致此大變。是日橫衝直撞、一味進攻,反而導致陣腳大亂之人,包括越前忠直、小笠原父子、本多忠朝等人,他們在前一日的戰事中均寸功未立。
家康主陣之亂,日後《薩藩舊記》曾有一封書函記載道:“五月初七一戰,真田左衛門佐攻入大御所軍陣之中,大軍陷入混亂,潰逃二十餘里,方得以保全性命。追擊中,真田戰死。真田實堪稱天下第一,曠古爍今。茲記。”
書中還記著:值此潰亂之際,被捲進混戰之中的大久保彥左衛門回身一看,卻見家康身邊只剩下小慄又一,遂慌忙舉起家康大旗,以致七十四歲的家康再次被推到了死亡邊緣。
那些家康帶來的替身,多已消失在混戰之中。他們的遺族在戰後都得到了相當的撫卹。至於他們戰死在何處、死在何人的手下,均不可考。因真田軍在此次戰事中幾是全軍覆沒。某些真田幸村手下,到死還以為自己砍下了德川家康的首級。
從秀忠的左前方慌忙趕來的井伊和藤堂的兩支人馬,最終化解了這次危機。未時四刻,此戰終迎來最後對決。
對於大坂一方的真田幸村來說,是日的開戰並非出於他的本意。他原本是想待家康更靠近茶磨山時,再殺將下去。這樣,以烽火為號、在船場等待的明石軍,可從背後對家康的主陣進行夾擊。如此,他便有七分勝算。他的計劃若得成功,當日戰況許會有重大轉變。雖說東軍指揮權悉交秀忠,但若拿下家康,對關東諸軍的打擊便如釜底抽薪。在幸村的計劃當中,這才是此戰的關鍵所在,乃是勝敗與命運的岔路口。他始終認為戰爭和爭執永遠不會從這世間消失,從未改變過此心志。在他看來,家康戰死的一瞬,關東諸軍必會四分五裂,天下失其鹿,群雄共逐之。
首先離開關東之陣的便是伊達政宗,然後乃是前田利常與淺野長晟諸人,他們怎甘居於德川家康為了太平而創立的幕府政權之下,必會重新尋找自由,即如真田幸村。不管是曾經拯救了秀忠的黑田長政,還是加藤嘉明、片桐且元,都會變成脫韁的野馬。分裂關東諸軍,乃是幸村此戰最大的目的。
然而,開戰伊始,計劃便出現了破綻。見越前軍莽撞進攻,本多忠朝也不甘示弱,發動攻擊。接著,小笠原軍也揮兵殺出,一時令毛利勝永不得已應戰。
幸村馬上派人前去阻止毛利勝永:“為時尚早!馬上停止射擊!”他以為,這樣一停,對方會暫緩進攻。在這期間,德川家康自會行進至他已布好的大網中。屆時,可與明石以烽火為號,一舉殲滅家康的主力。
為了鼓舞士氣,他亦曾慷慨而言:“今日我們要拼上性命,背水一戰!”話雖如此,他並未忘記戰事乃是為何。每一場戰事中都會有無限轉機,並未有絕對的勝負。
然而,毛利勝永卻未這般深刻地體會到幸村的心思。這就是二人之間的不同。毛利勝永抱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必死之心,認為終究都是一死,與他們拼了!二人之間想法的差異,使幸村最終未能阻止毛利的進攻,原計大打折扣。
初戰勝利,並非真正的勝利!貿然應戰易陷入敵陣……此於幸村來說,乃是莫大打擊,他眼前發黑,已無力阻止紅了眼的毛利軍,他們如脫韁野馬一般在戰場上馳騁。
既然這樣,幸村只能根據事態變化,另想辦法。
這時,松平忠直的隊伍朝茶磨山襲來,忠直甚至比毛利更無頭腦。
此時,越前軍和茶磨山真田軍之間只有二里距離。在這二里之間,從兩軍對壘到開戰,幸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目標。他萬分惋惜,只好隨機應變,執槍應敵。
幸村立即命人散佈“淺野長晟倒戈”的流言。此時開戰雖然違背了原來的計劃,卻也不能錯過取勝的機會。
幸村下令全軍用午飯,然後令七位替身奔赴各方。
大助的舅父大谷吉久、當年曾數次至九度山邀幸村出山的渡邊內藏助,以及去歲冬役作為監軍的伊木遠雄,都是幸村謀士。在九度山就跟隨他的人自不必說,現在在他指揮之下的每一個將士,都似是為了戰事而生的豪傑之士。
放眼望去,狂嚎的越前忠直軍後面,便是家康衛隊。
“昌榮,昌榮!”幸村話音剛落,就有一個戴頭盔、身著紅色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