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2 / 4)

小說:大盛魁商號 作者:兩塊

幾日吧!

海子曾把這話對爹說過,爹一聽倆眼睛一瞪就發了火:“你別和靖娃、傑娃比,他們要去的是什麼字號?你要去的是什麼字號?大——盛——魁——那是什麼字號?怕是你緊學緊練到時候也未必能跨進高門檻呢!古人說得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你得好好學好好練,不能出去玩!”

海子不理解他爹的這股惡氣從何而來,因而便生出對爹的許多怨尤。

其實古海爹也是自幼聰穎超人的,那時候村裡人提起古海爹的大號古靜軒也極尊重羨慕的。古靜軒十四歲離開父母到天津學生意,住的頤和堂棉布店。頤和堂在天津有幾十年的歷史,也是一家底鋪厚陳的老字號。老闆是山東濰縣人,頗為能幹也很能吃苦。古靜軒入號時頤和堂棉布店已有上百萬兩銀子的資本,生意網遍山東、河南、河北和安徽北部。古靜軒在頤和堂苦做三十二年,從小夥計熬出徒做了買客,一步一個臺階,一直做到了賬房大先生的位置,身股子頂到了八厘。按照頤和堂當時的經營,這八厘的身股三年便可得將近六萬兩銀子的紅利!

正待他苦盡甘來將大秤分銀時,時勢卻發生遽變。英商、日商、德商相繼湧來天津,外國老闆開的布店經營的是大機器生產的棉布,叫做標布。那標布紡路細膩,質地柔軟,價格還便宜,眼看著經營傳統中國粗布的工廠商號一個個紛紛倒閉。頤和堂的老闆倚仗自己的店是老字號,輸不下這口氣,硬撐著與洋人爭奪原料爭奪市場,結果弄個一敗塗地。老闆走投無路投了海河。

頂八厘生意的古靜軒不但分文紅利未曾得到,待到官府查封店鋪時,竟連自己的行李捲都不能帶出。天津市面幾盡被洋人佔去,古靜軒不願為洋人做事,只好怏怏地回了山西老家。好在早年間尚留一些積蓄,古靜軒把祖上留下的一座單門單進的院子略略修了修,便只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海子六歲入村私塾學習的同時,爹就以《客商歸鑑論》為教本向他傳授經商作賈的學問,教他雙手打算盤的技藝。古靜軒那“雙龍鬧海”的本事是由他的師傅傳下來的,那手抄本的《客商歸鑑論》和《演算法統綜》也是師傅傳給他的。師傅姓金,河南漯河人,做總賬大先生二十餘年,號稱鐵算盤,在天津頗有名氣。金老先生六十二歲告老還鄉,把這看家的本領和兩本書留給了繼任的徒弟。只以為他這徒弟可以此絕技震懾半個天津衛,豈料想古靜軒生不逢時趕上外商勢猛頤和堂倒閉,只落得囫圇身子回鄉的境地。他心中的惡氣便是由此而來的。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6晉中的那些悲喜劇(4)

惡氣生根,古靜軒便鬱郁地不快,每日裡出來進去總是眉頭微鎖,走路時目光瞄著腳尖前面不出三尺的地方,與人說話也很少看他一個明朗的笑臉。

俗話說——仰臉老婆低頭漢——這是厲害的角色。有了這認識,村裡人就與他較為疏遠。古家有五畝薄田,每年種些糜粟小麥,打下的糧食也夠一家人食用,沒大進項就不敢排場,勤勤懇懇過日子。海子又太小,五畝地平時夫妻雙雙上陣,待春耕秋收時,僱請一二短工幫忙。日子過得不很富裕也不拮据。

古家的院子挨著村子東邊的邊緣,三間穿靴戴帽的瓦房,院子旁邊挨著房子有三間房量的地勢拿土牆圍著,空地上長滿著荒草。那是早幾年古靜軒特意花錢買下的宅基地。那時候古靜軒本意是要待他在頤和堂分了大紅利,回來就把舊房推掉蓋成全村最大的也是最豪華的宅院——有錢的人家就要蓋三進院:進了院門兩側是左右廂房,然後是第二個門,第二個院子依然是左右廂房,再進一個門才是正院,此為三進。既然蓋得起三進的院落就必然是全磚瓦沒有虛空,而且地面也要鋪磚不能見土。像古家現在這座三間量的院子,只是屋牆地基以上一米左右的牆壘著磚,屋簷下一半也壘著磚,而牆的其餘部分只用土坯砌成,被稱為穿靴戴帽。

古靜軒自己設計了一個三進全磚全瓦的院子,院子門口要立一對一人高的石獅子,有露頭的椽子都要雕刻成獸頭,十分豪華。那三進院子的圖紙連同早年積攢下來的幾千兩銀子,一起都妥帖地藏在房間中的某一堵夾牆之內,一旦時機成熟兒子有了大的出進,古靜軒就會鑿開夾牆將宅院的藍圖取出實現他的夙願。

新婚第三天的早晨古海娘和杏兒抬著一隻桶去打水。古海娘在前,杏兒在後,空桶在倆人中間搖晃著,婆媳倆就拉起了話。

“杏兒……”

杏兒趕忙問:“什麼事?娘。”

古海娘說:“昨個下午我跟你說的那件事兒,你沒忘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