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南朝將領相比,尚不足以勝其一籌,畢竟,戰爭並不僅僅決定於鐵甲裝備。
面對百戰沙場的聚於反清復明大旗之下的農民軍諸將,清政府急需一名頗具軍事才能的傑出統帥!
於是,多爾袞又想到了吳三桂。
無論從哪方面看,只有吳三桂堪負此任!
徵襯川陝
戰火烽煙,又一次召喚吳三桂出山。
公元1648年(順治六年二月),順治詔諭:平西王吳三桂自錦州移鎮漢中。
訊息傳來,吳三桂的心裡剎時充滿激動和興奮,移師中原,對於自己和自己的關寧鐵騎來說,猶如龍歸大海,虎躍深山,三年來不死不活的閒居的日子終於結束了,恢復大業的願望在他心中又騰然而起,只要回師,就有可能……
吳三桂接到詔諭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手下的將領做指示安排。一時間,清冷多日的平西王府頓時熱鬧起來了。派出傳令和回報的急使一個接一個,跑得臉色蒼白,大口大口喘著粗氣,在王府大廳進進出出。這樣緊急這樣忙迫,是近年來少有的事兒。吳三桂的僚屬們都紛紛猜測,王爺一定很快就要應詔南下了。
誰知過了兩三日,吳三桂並無動靜。
移兵入關的詔諭剛一傳來,吳三桂心情非常複雜,既驚且懼,又憂又喜。雖然這個結果他早已料到,也盼望已久,但是一旦成了現實,還是使他徹夜難眠。等冷靜下來以後,他開始暗自籌劃下一步的行動。對朝廷催促他入關平亂的諭旨,他既不願推辭;又不能立即奉命,儘管他心裡盼著早日入關。
直到接到聖旨的第五天,吳三桂才給朝廷上了奏疏,奏稱:“朝廷責臣討賊至切至速,臣實難迅速者數端,請縷晰陳之……”接著他在奏摺中提出三條不能迅速出兵的原因:一,關寧軍出關三年,久無戰事,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需整訓數日;二,士兵贏弱者甚眾,馬匹糧卒短缺,須重新招募壯丁、戰馬;三,由於兼管地方政權,事務交接尚需要時日。
說來說去,吳三桂就是要跟清廷討價還價,抬高自己,吳三桂呈上此疏以後,就靜候朝廷的迴音。這天,他和方獻廷坐在書房裡,談起出兵的事情。
方獻廷問:“王爺對此事究竟拿什麼主意?”
“上奏的疏稿你不是看了?就是那個意思。”
“此疏一達朝廷,朝野恐怕要犯合計了。”
“唉,這原在意料之中,且由他吧。”
方獻廷想想,道:“朝廷必定立即回覆。朝廷除了倚重王爺,只伯也沒有別的路子好走。”
這話正說到吳三桂心裡,但他不置可否,沒有答腔。
如今時勢不同了。支撐大局非他吳三桂不可。只是怎樣做才能得到自己久已渴望的結果呢?……
方獻廷又說了一句:“這一回朝廷可就不得不……”
二人正說著,一名侍衛急急走來稟告:“朝廷急使到,有緊急寄諭送來。”吳三桂忙叫侍從給自己穿上官服,帶著方獻廷一同去大堂迎接。
急使跪拜了吳三桂,呈上朝廷寄諭。吳三桂急忙開啟,上面寫道:
“欽命吳三桂節制四川、陝西兩省旗、綠各營及地方文武員弁,見諭即刻起兵!”
急使退下後,方獻廷小聲道:“朝廷果然十分推重,王爺此去,兩省軍政大權盡歸王爺,真是難得啊!”
吳三桂心中十分興奮,撫須微笑不語,退回二堂,轉過暖廊,走回自己常住的靠近西花園的花廳。
陳圓圓給他送上一盞熱茶。他接在手中,坐在太師椅上,還在出神地思考。
陳圓圓笑著說:“你是怎麼啦?累了一夭,也該早些歇息了。”
吳三桂點點頭,沒有作聲。
陳圓圓又說:“聽說聖諭已點你出任欽差,還要節制四川、陝西兩省,是真的麼?”
吳三桂看她一眼,笑著說:“哪一個耳報神告訴你的?”
“府裡誰不知道,還能瞞過我?你如何打算?幾時出兵?”
吳三桂嘆了口氣,說:“這自然不能瞞你,明日就出兵,只是又要和你分開了,我實在舍不下你呀!”
陳圓圓望著他,也輕輕嘆了口氣,半晌幽幽他說:“妾也不捨離開王爺,只是我早料到會有今日,我也知道你早就等著這一天。圓圓只盼三郎能早日得勝收兵……”說著說著,淚水湧上了她的眼眶。
“圓圓……”吳三桂目不轉睛,眼中閃爍起強烈的燙人的光芒,低聲地輕喚著陳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