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掌握”沒有一個文臣感覺到舒服。
十天的時間裡,城頭的防守戰中,秦旭損失了兩名校尉,十七名郎將,四十六名衛將。秦蟄重傷。
出城進行牽制性野戰以及往龍哲峰輸送兵力以及給養過程中,重騎團中級軍團幾乎全部陣亡,主將犢更是已經揹負著三處重傷口在作戰。
三日前,聯軍攻破東門,這次連楚鎮率領的最後一支預備隊--楚鎮的鎮楚司也上了城頭,秦旭現在手頭上除了幾百名由趙宏帶領的太監軍已經沒有兵力了。
城中糧食已經匱乏之極,原因是聯軍攻破的東門,是季常存放糧食的一個重要據點,那一場燒死聯軍的大火不但燒起聯軍的怒火,也燒掉了咸陽城一大部分的存糧。如今原來每家每戶一天一人五斤白米的配置已經縮為三斤,而且如果聯軍再圍個十天,恐怕要縮為一天一人一斤了。
讓人更加操心的是,如今咸陽和白虎口地援軍至今也沒能恢復無線通訊。楚鎮告訴秦旭,外圍地聯絡已經恢復了,但是在咸陽方圓五百里的地方依舊沒有任何無線網路。估計是聯軍安置了訊號干擾器。所以現在白虎口與咸陽的聯絡只能依靠信鴿來傳遞。這種方式在習慣了現代通訊的秦旭眼裡實在難受。
為了整個咸陽,連重病在床的秦節都常常抱病上陣,秦旭也已經十天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一天的休息時間加起來不過三個小時。每天單單巡城安定人心就要花掉大半的時間。本來已經萬分焦慮地秦旭突然聽見今天的朝會上竟然有人提出“遷都”的建議,都有點忍不住火氣了!
“陛下。遷都之議乃我等群臣商議後地結果。”終黎佐天也撐著一對熊貓眼站出佇列道:“臣等認為。遷都有利在三。忠武王已進軍中亞。拿下黔郡。以忠武王之才。想必不日即可平定郡局勢。我大秦終究是客居於此。若是立國都於此大為不便。此其一。
其二。陛下此時宣佈遷都正可符合與中華政府之盟約。讓其對我大秦釋心。今早協派兵力來解圍。
至於其三嘛。如果陛下下令遷都。那咸陽則為舊都。與雍城可併為我大秦大秦兩大故都。所象徵之意義自然大不一樣。”
秦旭這才聽明白。終黎佐天這是告訴自己。遷都只是一個名義。如果宣佈遷都。那麼咸陽對大秦地地位在書面上就可以下降。不會關係到大秦地國本問題。同時這樣可以明確告訴中華政府。自己無意染指中華江山。那麼中華政府可以放心地派兵前來解圍。而且。如果秦旭宣佈遷。那秦軍現在突圍也可以有另一種說法解釋。儘管這種解釋只是自欺欺人地說法。
這也是沒辦法中地辦法。算是古人地一種鴕鳥心態吧。
秦旭皺著眉頭聽完。並沒有馬上表態。當了這麼久地皇帝。秦旭越來越不喜歡把事情立即做出決定。很多時候他都是不一言。讓群臣把話先說完。之後他在仔細思考後方才會說出一兩句話讓群臣自己去領悟。除非必要。秦旭不會再如以前那樣把所有事情說得絕對。
比如那句“不要降兵,不要俘虜,一旦對地,殺無赦!”這話配合上“敢犯大秦天威,雖遠必誅。”雖然氣勢雄渾,讓人一聽就熱血沸騰,但卻是一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地話。
如今聯軍與秦軍作戰都是死拼到底,為此秦軍也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都是人,並不是穿上了黑金戰甲就等於把內褲外穿,聯軍會死,秦軍也會死。
往往聯軍陣亡三人才能換取一名秦軍士兵地生命,但是聯軍耗得起,秦軍卻不行。
這時的城防,秦旭已經開始大規模徵召城中地青壯。還把那些曾經退役的秦兵也給徵召上,以一帶一地模式迅速讓這些現代人快速融入殘酷的冷兵器城防戰中。
“臣附議!”
季常見秦旭久久不語,以為秦旭不同意,忙也站出來道。
“臣等附議!”
所有大臣也都站了出來道。
這不是逼宮,而是從大秦的大局考慮來討論問題。秦旭沒理由不同意的。
秦旭微閉著雙眼,額前的琉珏一絲晃動也沒有。不得不說現在的秦旭,養氣功夫真的很好。半晌,秦旭才緩緩睜開眼,低沉著嗓子道:“遷都一事,牽扯重大,容朕思考一番。不過,季愛卿,城中百姓數百萬,能否第一時間轉移?終黎愛卿,帶甲之士匱乏,城中青壯可否再抽調?抽調多少為底線?徵召計程車兵是否有足夠的甲冑裝備?若是遷都,會有多大阻力?這些都是要諸位愛卿好好商議的。畢竟,這城中數百萬百姓是我大秦崛起於世界的根本,萬萬不能有失。卿等可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