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主動交出大和國的居城,逃入高野山;長宗我部盛親下落不明;宇喜多氏家臣更是傳來訊息,稱宇喜多秀家自盡於伊吹山。
勝者為王敗者寇,古今中外皆同一理,從此坊間流傳開三成乃奸佞之徒的說法。到了江戶時代中期,此風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一些奉迎當局的文人墨客著書立說,舉出“策謀事件”、毒害蒲生氏鄉等事件為佐證,將其描繪成無恥小人;以水淹忍城為例,稱其為“戰下手”;又以親近澱殿為名,稱其和女主人有一腿,少主豐臣秀賴乃他與澱殿私通所生等等(家康與高臺院之間的關係也在民間被說成是曖昧關係,成為百姓茶餘飯後偷偷談論的笑資)。
諷刺的是,江戶時代初期,恰恰是身為家康直系子孫的德川光國,對三成的評價卻相當高,認為三成才是忠義的典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日本考古發現了關白豐臣秀次家臣 前野長康 所寫的偽書《武功夜話》,其中的描述與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文獻大相徑庭,在日本史學界又掀起不小波瀾。至現代,對三成的評價仍分為兩派,一派稱其為奸臣,另一派則說其是忠臣。以司馬遼太郎為首的日本當代作家將三成描寫為忠誠、仁義、多智之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三成又以光輝形象出現在小說,甚至電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