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秋風掃落葉”(《懲毖錄》語)。留守北岸的鮮軍嚇得魂不附體,文官朴忠侃撥馬便逃。但忠侃服飾與命元相似,士兵以為元帥逃跑,皆呼:“元帥逃命去也”。北岸朝軍頓時土崩瓦解,命元等人見狀,只得隨之逃往加平郡。攻陷開城後,倭軍繼續北進:小西行長進攻平安道,加藤清正進攻咸鏡道,黑田長政進攻黃海道。
二十七日,開城陷落,平壤已危在旦夕!。三十日,宣祖聞訊,驚魂失措,急召叢集臣商討。眾議之下,唯有向宗主國明朝請求“天兵”。明廷不明戰事真相,只派遼東鎮撫林世祿前往平壤,探查情況。柳成龍在大同館接待了林世祿,並向其介紹了朝鮮自開戰以來的英勇抵抗。世祿也於練光亭遙遙望見倭軍斥候在大同江南岸活動,於是急領了朝鮮諮文,疾馳而回。不久,聞訊明朝要派兵入朝抗倭後,柳成龍等親赴各地,為即將到來的明軍籌措軍需。
六月初九,小西軍團已抵達大同江南岸,虎視平壤。倭軍來得竟然如此迅速,宣祖嚇得舉足無措,坐立不安。宣祖急下詔逃往咸鏡道江界城,但柳成龍等認為江界城地處荒僻,氣候苦寒,無法積聚兵馬。柳成龍等建議退往平安道寧邊城,再至大明邊境附近的義州城,等待 明朝援軍。與此同時,小西行長再次向致書宣祖,要求議和。宣祖接信,喜出望外,隨即答應談判。初十日,鮮方派李德馨為使乘船在大同江心會見倭方使者柳川調信和景轍玄蘇。德馨質問道:“貴國大兵壓境,莫非欲定城下之盟乎?”,玄蘇淡然道:“非也,吾國假道入明,欲易吾朝風俗於四百餘州。貴國竟無禮阻撓,故爾出兵”,德馨回道:“果有議和之意,敬請貴國撤軍,再作商議”,玄蘇大怒,轉船而走。聞聽議和破裂,宣祖立馬準備動身再次北逃。城中百姓聽說國王要走,皆攔道痛哭。更有甚者,持兵器直逼宣祖,柳成龍等急命將為首三人捕殺,暴民四散逃散。
十一日,宣祖李昖等北逃義州,領議政崔興源、右議政俞泓、大臣鄭澈等隨駕。左議政尹鬥壽、元帥金命元、巡查使李元翼等約一萬人留守平壤。軍議後,尹鬥壽等決定主動出擊,出其不意的攻打小西軍。夜十時許,鮮軍開始悄悄渡過大同江,雖然由於指揮不當,渡河花了大半夜的時間,但鮮軍終於順利摸到了宗義智大營外。宗義智認為鮮軍都是些酒囊飯袋,根本想不到他們會主動出擊,結果被殺得人仰馬翻,死傷無數,侍大將木村智清、�鉲衛殺�饋∷烙諑揖��小W諞逯鍬什脅肯蛐∥饜諧さ拇笥�巳ィ�示�舾�浜螅�諫畢氯ァ4聳保�焐��粒�輛�汛用賞紛�虻陌芡酥星逍壓�矗��擠椿鰲S捎諳示�刂省⒆氨附匝酚譾簾��壞瀉笙虼笸��較虺吠恕2渙轄�系拇�蛭吹認示�系劍�拖諾貿坊乇卑丁G壩寫蠼�孤罰�笥兇繁��時��矗�鋅嗔�臁4聳保�簾�分粒�志��懷∝松保�示�郎宋奘��嗖墾亟�斷蟶嫌偉芴櫻�右淮η程渤返獎卑叮�潛誹踴仄餃饋�
十四日,小西軍從鮮軍敗兵撤退的淺灘處渡過大同江,殺到平壤城下。只見城門洞開,不見一個人影。宗義智道:“此前敵兵偷襲吾營,險些成功。今日城門大開,恐有伏兵,公應小心才是”,行長道:“公言甚善,附近有一小山,待吾登高一望”,言畢二人登上附近的一座小山,但見城內了無生氣,並無伏兵。行長這才放心,率軍佔領了平壤。原來,尹鬥壽等三將見偷襲失敗,自知固守平壤只能是死路一條,於是銷燬了全部武器彈藥,率軍北撤,可是他們卻忘了燒燬糧倉中的七千餘噸糧食。由於李舜臣在海上截擊敵軍的運糧船屢屢成功,使得倭兵幾乎斷炊,只能靠劫掠朝鮮百姓加以維持,而糧倉中的這些糧食正好解了倭軍的燃眉之急。朝鮮的三大都城:漢城、開城、平壤全部陷入敵手。
加藤清正也不甘示弱,一路殺入咸鏡道,所向披靡。僅僅兩個月,朝鮮已是“三都失守,八方瓦解”,除了平安道以北、靠近遼東的義州一帶,朝鮮八道全部失陷,已近亡國之日。倭軍四處燒殺姦淫,無惡不作,令人髮指;朝鮮人民淪為亡國奴,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倭人又在朝鮮各地教授倭語,進行奴化統治,這不禁使人想起日軍侵華戰爭中所犯的累累暴行。
捷報頻頻傳來,侵朝倭軍總大將宇喜多秀家在漢城召開軍議,與會的包括“奉行”石田三成、大谷吉繼、增田長盛,四員老將加藤光泰、木村重茲、戶川秀安、前野長康,他們都是秀吉特地派來輔佐這位年輕統帥的。最後決定將各路軍團佈置在八道,負責彈壓地面、恢復生產,這便是所謂了“八道國割”。同時還派重兵駐守從北到南的各個要衝:
戶田勝隆所部三千九百人駐守開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