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一團,怯怯問部下道:“大軍來襲,如之奈何?”部下早已不知所措,四散而逃。原來,北條軍驅趕一千餘頭壯牛,牛角上燃著松明,攻入小田原城,他們又大聲吶喊,佯裝大軍,致使守軍不戰而亂。入城後,早雲仍施舊法,不久掌握民心,臣服當地武士,他時年六十四歲。
今川氏親和重臣朝比奈泰熙擊退斯波氏與信濃守護小笠原氏的反撲後,平定了北遠江和信濃接壤處。騰出手的今川軍協助北條氏,於永正元年(1504)在武藏的立河原擊敗扇谷、山內兩家上杉軍。此後,早雲以小田原城為據點,不斷出擊關東,但戰局進展不順。今川氏在攻略鄰國時卻異常順利,永正三年(1506),氏親借東三河的吉田城城主牧野古白、田原城城主戶田憲光爭鬥之機,攻陷吉田城,討殺古白,平定東三河。永正五年(1508),氏親與三河(今愛知縣東部,又稱三州)的作手城城主奧平貞昌聯絡,今川軍沿遠江、三河的大路由西南進發,奧平軍由北進發,兩路進攻西三河。八月十六,氏親請早雲率駿、遠兩國萬餘之眾,渡過乙川,經甲山、井田,於大樹寺佈陣,同細川寨的奧平軍南北夾擊巖津城。巖津城有“巖津七城”之稱,城下町房屋眾多,巖津守軍依房屋抵抗。三河的松平氏第五代當主松平長親率五百人馬由本城安祥城出陣,於河崎渡過矢作川,突擊佈陣於井田野的北條軍本陣,戰鬥異常慘烈,長親身負重傷,險些戰死。即將落城之時,戶田氏突然背叛今川家,導致戰局扭轉。早雲見勢不妙,尋藉口率眾先退,其餘部隊也相繼退去,今川氏征伐三河之戰就此告終。
早雲退兵後,開始專心攻略上杉氏。永正七年(1510),早雲煽動扇谷上杉氏家臣上田政盛叛亂,並趁機出兵,但遭兩家上杉氏包圍,不得已而撤退。早雲攻略關東進展不利,主要原因是扇谷上杉氏重臣、固守三浦半島岡崎城和新井城的 三浦義同 父子的側翼威脅。於是,早雲決定先拔除三浦氏父子這顆釘子。永正九年(1512)八月,早雲一反常態,強攻岡崎城,最終落城並打退了援軍。三浦氏父子不甘失敗,屢屢反擊。永正十三年(1516),早雲海陸協同,猛攻新井城,終於徹底肅清三浦氏。歲月蹉跎,日月如梭,從攻佔小田原城到消滅三浦氏,已過了二十個年頭。
第五回 半將軍獨斷幕府事 小後見巧敗武田軍
且說足利氏在鎌倉時代中後期衍生出了諸多分家,當時足利氏任上總、三河的守護,足利義季移居三河的八名郡細川村,遂以“細川”為苗字。自跟隨足利尊氏起兵、建立室町幕府以來,細川一族世代都是幕府的有力臂膀,受封以近畿的河內、和泉以及四國島的讚岐、阿波(今德島縣,又稱阿州)為中心的廣大區域,領地最大時候曾涵蓋河內、和泉、攝津、丹波、若狹(今福井縣西南部,又稱若州)、備中(今岡山縣西部)、備後(今廣島縣東部)、讚岐、阿波、土佐、伊予(今愛媛縣,又稱予州)等國,作為室町幕府的“三管領”之一,在足利義滿時期到達了鼎盛。細川氏既是幕府的有力支持者,也是挑起戰亂的禍首之一。應仁之亂後,細川政元繼任家督。文明十八年(1486),二十一歲的政元出任管領。
將軍足利義稙對六角氏公然對抗幕府,致使前任將軍足利義尚病死軍中的事情一直耿耿於懷。延德三年(1491)八月,義稙欲雪前恥,以六角高賴違抗幕令為由,命政元代替高賴出任近江守護之職,挑起了第二次六角征討戰。明應元年(1492)三月廿九,六角軍四千人與細川軍在愛知川築瀨河原展開激戰。六角軍因寡不敵眾而慘敗,重臣山內政綱被殺,高賴逃進甲賀郡的深山之中。十一月初五,重新集結兵力的高賴再次被擊敗而逃亡伊勢(今三重縣東南部,又稱勢州)。意氣風發的義稙讓親信高島賴高之子虎千代作為已故的六角政堯的養子,出任近江守護代,隨後自己班師回朝。這次征伐近江的成功使得義稙對恢復幕府統治的信心大增,開始與政元逐漸不合。應仁之亂雖已結束多年,但作為*導火線的畠山氏內訌卻仍未停止。明應二年(1493),義稙受畠山政長邀請,出兵河內的正覺寺,*畠山義就。留守京都的政元趁機擁立足利義澄為“徵夷大將軍”,義澄乃是堀越公方足利政知次子,出家在京都的天龍去香嚴院,一直受政元照顧。政元隨後攻破正覺寺,政長切腹自盡,其子畠山尚順逃往紀伊(今三重縣西部及和歌山縣,又稱紀州),義稙投降。兩月後,義稙趁暴風雨出逃,投奔越中的榊保長誠。從此,細川氏開始將幕府大權完全玩弄於股掌之中,而這只是幕府將軍們悲劇命運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