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條大河,都有相當的落差,這給建造水電站提供了絕好的條件。
可以說,整個中原地區,也僅僅是江南擁有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江南的水電資源,完全可以和西部長江中上游的幾個省媲美。
而且,江南的地理位置優於西部很多,電能外送成本也比西部要低很多,所以江南整合能源中心的條件已經是相當成熟。
這個想法,江南省委省政政府早就有之,但是一直都還不堅定。真正堅定下來是中電集團大型火電站專案落戶衡南,江南有如此規模龐大的水電資源,然後再加上火力電,江南成為能源大省距離還有多遠?
就在張青雲進京前,省委開會已經做出了《關於打造能源大省的相關決議》,決議第一次把打造能源大省當成了這幾年江南省委和省政政府工作的最重點。在今後幾年,江南的投資、政策、招商等方面前將向電力方面傾斜,江南展的基本中心就此確定。
張青雲仔細分析過江南的情況,江南和豫南的情況頗有不同,豫南是藉助資源和能源優勢,發展重工業和高能耗產業,所以豫南的能源豐富,同時消耗也豐富,他們走的是整條價值鏈。
但是江南不一樣,江南的經濟特點沒必要走豫南的老路,江南靠近嶺南,這個地理優勢可以利用。在能源利用方面,最多用來吸引投資,規劃一批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江南南部,吸引一部分沿海企業內遷,在江南南部地區建立幾個工業集中園區。
這樣算來,江南每年還是有大批的能源結餘,而這批能源就是江南展的底牌,江南完全可以做一個能源輸出大省,不走整個價值鏈,只走整條價值鏈中最關鍵的部分。
這一來,等於就是和豫南走了不同的路,完全走的是非同質化競爭。相比豫南的自給自足,江南擁有最寶貴的能源在手上,這對江南的展,是十足的底牌!
張青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了資源換能源的計劃,實際上他的這個計劃微陽、豫北、翰江甚至江北幾省都無法拒絕,所以,今後幾年,中原的資源集中江南沒有懸念。
所以在能源的競爭方面,江南和豫南之爭,江南佔據優勢也是肯定的,豫南的自給自足,比不上江南的交換計劃……”
回到江南,張青雲向常委會彙報了這次會議的情況,大家對這樣的結果都非常高興,袁聖楚言道:“書記出馬果然不一樣,這次幸虧您親自去京城,不然憑唐禹的那個性,估計如果我去,他還真敢把我當成第二個粟一宵。
當然,最解氣的還是書記提出的能源換資源的思路。我看就該這樣幹,我就不信有誰能抵擋這樣的誘惑,豫南不是一直標榜他們是能源大省嗎?
可是他們的能源往外流出了多少?我們不一樣,我們樂意將能源外送,我們掙的就是這個增值差價,這樣的做法不僅有利於集中資源,更有利於加強我們和兄弟省市之間的合作。
現在這個時代,合作共贏是大方向,閉關保守,搞山頭主義思路就狹隘了,我們江南的展需要內部的團結,也需要好的外部環境,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擁有好的外部環境。”
袁聖楚發言,大家紛紛鼓掌,張青雲也鼓掌。
張青雲這次進京,說起來還是袁本楚尥蹶子的結果,袁聖楚不滿張青雲的軟弱。”同時估計對這次進京他也沒有把握,所以乾脆找個藉口推脫了。
現在張青雲凱旋而歸,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袁聖楚心中也不是滋味,他能說出這番客氣話,卻是等於承認錯誤了。袁聖楚有這個態度,張青雲自然是喜聞樂見,一個班子和為貴,作為班長,張青雲現在性格改很多了,如果是以前,袁聖楚敢尥蹶子,他得使勁的敲打,不整得袁聖楚害怕,他不會收手。
但是現在張青雲處理事情方面卻是更見火候和功力了,這樣一番迂迴,看似退讓,其實卻讓袁聖楚自己都覺得自己是無理取鬧,他如今天不表態認個錯,估計其在班子中的地位也會唰唰往下掉。
而他只要認了這個錯,實際上就等於是穩固了張青雲這個中心,以後遇到同類情況,袁聖楚他再想鬧情緒、撂橛子就得斟酌再斟酌了。
畢竟很多事情可一不可再,下一次,如果袁聖楚再有類似的事情,張青雲再出手狠狠的治治他,估計別人也就不會說張青雲不善於搞團結了,這中間的微妙,存乎一心。
袁聖楚有好表現,張青雲自然也知道投桃報李,他道:
“省長說得在理啊,我們江南手上有牌,這底氣就足。這次我們江南打造能源大省可謂是得道多助,嶺南方面龔書記和尚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