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有關。
張青雲走出了名的眼睛中不揉沙子的人,不排除他進京向中央反映情況,這其中涉及到燕誠和苗天方的事情。畢竟張青雲和兩人是有矛盾的,說不定張青雲在暗地裡早就調查過兩人了,這一次進京,他藉助打擊兩人來打擊海派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第二個目的,那就是如果這次事件和張青雲無關,那林寧就是要提醒張青雲,讓他明白可能有人在這個關鍵當口搞鬼,在挑撥他和海派或者說他和歐丹之間的關係。
如果燕誠或者苗天方有一人出事,歐丹必定首當其衝,在現在這個時候,中紀委工作組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張青雲進京後幾天就來華東了,大家很容易就想到這可能是和張青雲進京有關係的。
而且,據很多人對張青雲的瞭解,張青雲善於的就是借力打力,現在借刺已委的力,來解決他自身面臨的危局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林寧的試探顯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張青雲的表現讓他看不出任何破綻,一句我知道了就道盡了一切,留給林寧的則是無盡的迷茫。
張青雲的心思林寧琢磨不透,張青雲讓他斟酌處理,他該如何是好?如果表現太積極,可能會引起人懷疑,如果表現太消極,更可能引起人的不滿,進而是懷疑。一時林寧只覺得真是左右為難。
其實,遠在京城的張青雲並沒有林寧感覺的那般平靜,當林寧提到國企,然後又提到歐丹的時候,他腦子裡面立馬就對這件事有了一個判斷。張青雲和燕誠還有苗天方有過不愉快在前,而中紀委下華東又恰好在張青雲進京幾天以後,這一關聯起來,似乎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張青雲在京城面臨多方壓力,最後被逼無奈,終於決定在華東組織體系改革上開始大力行動。
而行動的風格也和張青雲一向的風格很相似,不從華東繫著手,而先從海派開刀,以點帶面。以一個組織腐敗大案為契機開始在全省推進改革,這種借勢的做法好像是張青雲的拿手好戲。
而最後華東系被拆得四分五裂,其罪責可以全部安在海派身上,張青雲自己和京津一系可以藉此水漲船高……
張青雲腦子裡琢磨著這些種種,哪裡還有心思休息,他長身從椅子上站起來,開始揹著雙手來回在房間踱步,心情漸漸的開始糟糕……
他不知道是誰處於什麼目的,在這個敏感時候挑出了這件事,但是在這個敏感時候,華東大改革方向未定,一切都還存在大變化的時候,挑事的人絕對是其心可誅。
華東存在腐敗,組織腐敗要堅決打擊,但是絕對不是這個時候該做的事。這個時候是中央部署華東大戰略規劃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可能干擾到中央客觀的去了解華東。
這種干擾,導致的結果可能是最終制定出來的政策方針和華東的實際不符合,如果是那樣,所造成的損失就太大了。
“啪……”張青雲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道:“接華東秦書記電話……”
第十卷 笑傲華東 第八百七十七章 以策萬全
世間有很多事情都有兩面性,就像反腐倡廉這樣的事,本來都是眼見的大快人心的事。可是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下,反腐倡廉卻常常被別人利用,被人當成幌子達成別的目的。
不知什麼原因,張青雲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心情就會變得很糟糕。現在華東的局勢至此,誰都知道在此時此刻,大局壓倒一切。但是總還有人幹出不顧大局的事來,而這其中甚至有高階幹部就更是無法容忍的。
張青雲在收到中紀委工作組進駐華東的訊息後的第一時間,他就致電秦衛國彙報了他在京的所有日程,他特別強調了中紀委的事和他無關,同時他還強調,在目前的形勢下,華東的事情不宜節外生枝,一切都應該等中央有了大部署後再有大動作。
張青雲因為心情不好,所以在跟秦衛國彙報的時候難免顯得有些激動,秦衛國似乎沒聽見他的彙報內容,反倒對他的態度很不滿,他道:“凡事不要武斷下結論,你憑什麼說中紀委工作組下放華東就一定是節外生枝?你這些種種說法完全都是主觀臆斷嘛
作為高階幹部,任何情緒化都是要不得的,你人在京城,就聽華東幾人隨便彙報一下就能看清這麼多問題?我看是你問題太多……”
秦衛國語氣很不好,張青雲聽得心中慚愧,但同時又覺得安慰。他了解秦衛國,秦衛國只要在批評人,基本就意味著他理解了下屬的意圖。興許他也是贊同張青雲的判斷的,但是作為一省省委書記,他所掌握的都是全省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