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似乎明白了什麼!看來,唐森的話,的確有道理!
第373章 巴納姆效應
很多事情,並非巧合,的確是透過一些安排進行的。只是,有些安排很明顯,一眼就能看出,但是有些安排,確實需要一定的洞察力才能明晰!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見一個現象,某人對另一人進行評價的時候,說了一些話,很容易得到對方的認同,甚至,讓對方覺得很瞭解自己。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所謂的星座分析,和一些信仰分析中,也說出一些針對這種型別人的描述,大部分覺得跟自己很像,於是很信躉的認為,這便是再說自己。實際上,這是一種心理暗示!
而這種心理暗示,源自一種心理現象,我們在心理學中稱之為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透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他是指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卻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家保羅??米爾以著名的美國馬戲團藝人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的名字將弗瑞爾的實驗結果命名為“巴納姆效應”。
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主觀驗證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們總可以蒐集到各種各樣支援自己的證據。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個邏輯讓它符合自己的設想。在我們的頭腦中,“自我”佔據了大部分的空間,所有關於“我”的東西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們傾向於把自我代入到這種評價中,於是會相信,這些東西說的就是自己!
同時,這種效應還牽扯到一個所謂的“諂媚效應”。大部分人更願意相信讓他們自己看起來更正面和更積極的事情。所以他們會認同自己還有很多未能得到發揮的潛力以及自己是喜歡獨立思考的人之類的描述。
當然,巴納姆效應說起來簡單,但是真要真正影響對方,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比如,說話人說話的方式,引導別人思維的話題,還有更具對方的反應,隨時調整用詞的強烈程度等等。
毫無疑問,和我在大學學的同樣專業的王珊珊,對這個巴納姆效應這個名詞是極為熟悉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我可以肯定,她非常善於利用巴納姆效應,因為,她的這個特長,是我教給她的。
我和她在大學戀愛,那時候的我就很善於察言觀色,並且引導對方思維。而王珊珊那時候卻帶著一絲內心的自卑,因為,我覺察到,她對於自己說話表達的不自信。所以,從那時候,我就潛移默化的訓練她,直到後來畢業,她進入工作中,我還特意訓練她用這種效應引導客戶。最終,她做得很好,而很好之後的事情,我就沒多少接觸了,因為沒多久,我們就分手了。
現在潘穎對我說的這些,讓我明白,毫無疑問,我可以肯定,王珊珊就是利用王亞平這個話題接近潘穎,接著利用巴納姆效應,博取潘穎的信任,並且在短短時間內,讓潘穎覺得這是一個對自己很瞭解的閨蜜人選!
難道,王珊珊真的有別的目的?我的內心其實並不想相信這個觀點,可是,我確實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和潘穎繼續交流,透過對話,我再次肯定了潘穎和王珊珊交談類容的確和我所想的差不多!巴納姆效應的影響,讓潘穎信任王珊珊,那王珊珊需要潘穎做什麼。
“恕我冒昧,也或許是我好奇,因為我真的想知道,王珊珊平時跟你都會做一些什麼活動。”
“哈,看來,你對你的前女朋還是有些關心,只是,你確實和她分開的時間太長了,不要緊,以後可以慢慢接觸,再次找到當初的默契,至少在我看來,她可比你現在的女友。。。”
“對不起潘小姐,我無意比較我的前女友和我的現女友!”
“好吧,算我多嘴了。”
其實也不算她多嘴,因為潘穎的性格決定了。她不可能對林欣婷有好感,所以,她這種愛憎分明的態度,必然會表達她的想法。而她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