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書琴的話,神色微微一怔,隨即哈哈大笑起來:“街頭神棍的話你也信?真是太傻太天真。”修長的手指輕輕彈了一下書琴的額頭,順手括了一下她小巧的鼻子。
書琴摸著被彈疼了的額頭,瞪大雙眼,認真望著書玉的眼睛:“真的嗎?不用信他的話嗎?”
書玉重重地點了點頭,拍了拍她的手背,讓她安心。
“太好了,差點影響我繼續逛街的心情。臭神棍!”書琴立馬破涕為笑,放開書玉的手,雙臂高舉揮舞,雙腳一上一下地在街上跳動著。
書玉眉頭微皺,嘴唇輕抿,若有所思,直到書琴招呼他,才快步追去。
他自然不知道的是,日後的某一天,他將要與這個“神棍”有交集。
a》
第六章 巫女和鬼魅
“咚——嘭嘭,咚——嘭嘭。”前方一陣有節有律的聲音隱隱約約傳來,不知出聲的是鼓還是缶。
書琴忽然停下動作,偏頭傾聽著,過了片刻,她臉上浮起嚮往而驚訝的神情。
“書玉哥哥,前面發生何事?聲音極其好聽,我想去看看。”書琴拉著書玉的手,跟隨著人潮去往發出聲音的方向。
看來中國人喜歡湊熱鬧的習慣歷史悠久,在兩千多年前已然如此壯觀。只見整條街上人頭攢動,全都往一個方向擠將而去,生怕錯過好奇之事。養過鴨群的人即會想到此番情景如此相似,手中長杆一揮,鴨群便會整整齊齊跟著頭鴨偏往一處擁擠奔跑。此時讓人群集中趕往一處的是鼓樂聲。
宛丘城最寬的街道上,書琴和書玉擠在湧動的人群中。此時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貧富貴賤,人聲鼎沸,間或夾有閒言碎語。
渾厚的鼓聲由遠而近轉來,顫動著人們的耳膜,鼓聲間歇時,可以聽到其他樂器的聲音。
如:清脆而不尖利的鐘磬合音,其音輕靈而幽遠;空靈而婉轉的簫瑟和鳴,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壎聲蒼涼,哀婉;琴聲古樸,清幽。
還有許多認不出來的樂器或長或短,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或重或輕,各自在樂者的操縱之下發出的聲音,讓聽者的內心產生共鳴。
人們在優美的樂曲聲中如醉如痴,不再發出難聽的雜音干擾,自動立於街道兩旁,留出空間讓緩緩行進的樂隊透過。
舒芹看到古代的樂隊,兩眼放光,激動不已。如此高尚雅緻的聲樂從未聽過,“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二十一世紀也有樂隊,確切點說是腰鼓隊,盡是一些退休大媽組成,商店或公司慶典時她們才會出動。樂器極其簡單,大鼓、腰鼓、鑼、缽。大媽們的舞蹈跟扭秧歌差不離。主要目的就是營造熱鬧喧囂的氣氛,然後商店門口擺上打折品、贈品讓人們爭相搶購,充斥著濃烈的商業味道。
在電視上看到的西洋交響樂團、中國古風樂團都無法跟眼前的真正古代樂隊相比。
長長的樂隊由兩三百人組成,緩緩行進的樂隊中,人們發現一架無頂花轎。這頂花轎四周建有半人高的雕花欄杆,由十六位壯男,分前後左右共同抬起,整齊輕緩的步伐,轎子如同放在平地之上。花轎上的人最為吸引人們的目光。
只見一妙齡女子身著一襲白色長裙,外套一件黑色輕紗。自然捲曲的長髮隨意披散,僅在兩邊耳後各自捋上一縷青絲置於腦後鬆鬆束上。臉上用一層薄薄黑色輕紗遮住,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睛留在輕紗之外,卻是不帶波瀾,透著一股空靈之氣。眉心綴著一點米粒大小的嫣紅硃砂,應是天然生成。
女子手持一柄彩色羽扇,隨著音樂輕輕律動。
長裙下光潔的雙腳此時並未穿鞋襪,小巧白皙的腳腕處掛有銀色鈴鐺,隨著女子的妙曼舞姿,腳腕處的銀色鈴鐺“叮叮”悅耳。輕盈優美的舞姿,並未曾如何矯揉造作,也沒有刻意的扭捏或引誘,每一個動作都好似能撼動人的內心。
一陣大風吹過,女子長袖裙紗隨風飄飄,勢要乘風昇天。大風將女子的面紗輕撩,清麗臉容上五官精緻,無可挑剔的完美,肌膚潔白滑膩帶著溫潤的玉澤,彷彿有一種無形地魔力,吸引住眾人的視線。
群人看到此女後,先是驚為天人般仰視著她,稍後有人看清女子的容貌,崇拜輕呼:“巫女媛姬。”
人群開始騷動,後面的人想擠到前面看清楚這位聞名聞名遐邇的明星。
轎子後面身穿官兵服裝的男子,看到後,立馬手持武器擋在騷動的人群前面,讓樂隊繼續順利透過。
那名叫媛姬的巫女,似乎早已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