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鋪的門開了一條縫,一道魁梧的人影從店鋪內走出來,眾人神情一振,紛紛注目。
魁梧的漢子面貌奇醜,先緩緩環視眾人,然後刻意壓低了聲音道:“各位都是王大哥的心腹弟兄,以前都承過王大哥的大恩,王大哥有話讓某轉告各位,今晚所行之事頗為兇險,若被官府拿住,多半要掉腦袋的,王大哥不忍各位兄弟落個悽慘下場,所以做事之前先把話說清楚,誰若此刻心有猶疑,儘可馬上退出,王大哥絕不見怪,日後仍拿你當兄弟……有人想退出嗎?”
二十來人顯然並無絲毫怯意,聞言紛紛舉起了拳頭,異口同聲道:“願為王大哥效死!”
魁梧漢子點點頭:“好,王大哥沒看錯你們,今夜若有人不幸身死,王大哥養爾等父母妻小,絕不教任何人欺辱,這是王大哥的千金一諾。”
眾人激動不已,紛紛躬身行禮表達感激。
魁梧漢子仰頭看了看天色,猛地一揮手,道:“走!”
…………
長安城,四方館。
吐蕃大相祿東贊半躺在床榻上讀書,桌上的油燈搖曳,時有秋風入室。今晚雷雨交加,天氣已有了幾分寒意,對常年生活在寒冷高原的祿東贊來說,大唐入秋後的天氣更讓他歡喜適應。
兩國聯姻,不僅僅是男女迎親拜堂那麼簡單,大唐成親的俗禮太多,皇室尤甚,留在長安城幾個月了,祿東贊一直耐心等著大唐籌辦陪嫁和儀仗,其過程之繁瑣,饒是祿東贊這樣的一國宰相也覺得受不了,幸好再過些日子就熬出頭了,昨日殿內省的宦官告訴他,大唐一應陪嫁物品已準備好了,連隨同陪行的和尚道士也都整裝待行,這個好訊息令祿東贊高興極了,所以時已子夜仍興奮得無法睡著。
今晚祿東贊看的書是《呂氏春秋》,這是一本好書,早在中原秦朝時便已成書,書中以黃老道家學說為基礎,結合儒家,法家,墨家,兵家和陰陽家等諸子百家學說,古往今來,天地萬物,興廢治亂,三教九流皆在其中,祿東贊越看越讚歎不已,深深被中原的古老文化所折服。
正如大唐對周邊列國有著強烈的領土野心一樣,其實吐蕃也對大唐有野心,平心而論,李世民和松贊干布都是一代明君,他們自信且自負,對擴充國土有著強烈的欲。望,兩位明君生在同一個時代,不得不說這是天意緣分。
欲圖其國,必先了解其文化,只有深刻的瞭解它,才能在佔領其國後徹底的毀滅它。
祿東贊便是懷著這樣的心情讀書的。
深夜子時,四方館外的梆子敲了四聲,秋風吹拂入室,室內燈火搖曳不定,祿東贊打了個呵欠,有了些睏意。
油燈將盡,夜色無垠。
四方館外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祿東贊皺了皺眉,心中覺得奇怪。
作為大唐的國都,祿東贊知道長安城是實行宵禁的,入夜後便不準任何官員百姓在城中走動,一旦被發現便落罪,輕則打板子下大獄,重則流放千里,所以每天日落以後,長安城各坊坊門關閉,白日喧囂的大街根本不可能看到人,此時深夜聽到腳步聲,祿東贊不由好奇起來,放下手中的書本,起身出了屋子,來到四方館的院中。
院中站著許多吐蕃隨從,他們更早聽到外面的動靜,紛紛出屋檢視究竟,每個人拔刀在手,警覺地隔著大門聆聽著外面的聲音,只是礙於大唐宵禁律法森嚴,吐蕃眾人也不敢輕犯,所以沒人出門。
見祿東贊出來,隨從們紛紛行禮,祿東贊擺擺手,沉聲道:“外面何事喧譁?”
隨從搖頭:“好像有許多人往咱們四方館方向來,門外的腳步聲越來越多,越來越亂了,大相,會不會是唐國出爾反爾,要對咱們動手了?”
祿東贊失笑搖頭:“本相來唐國後一直本分,也並未開罪唐國皇帝和大臣,求親也是按照兩國的禮數來求的,唐國君臣有何理由對咱們動手?更何況咱們吐蕃也不是任人揉捏的軟柿子,敢對咱們動手,唐國君臣不考慮後果麼?你們未免太多疑了。”
隨從勉強陪笑了幾聲,還沒來得及說話,四方館的院子外面便有人啪啪打臉了。
“快,就是這家,沒錯了!”
“吐蕃人真住這裡?”
“沒錯,我看得真真的。”
祿東贊和吐蕃隨從聞言色變,面面相覷之後,祿東贊強笑道:“勿慮,他們不敢拿咱們怎樣的,定是長安城內有刁民作亂……”
隨從們紛紛配合的點頭。
“裡面就是吐蕃人的住所了,快,點火燒屋!”外面的喊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