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部分(2 / 4)

小說:貞觀大閒人 作者:花旗

愧是當朝宰相,足智多謀之極,隨便出個主意,便將李治置於被動,皇子成年後離京赴地方上任,這本是朝廷禮法。

規矩是規矩,但大唐的地方城池終究太貧瘠,所以皇子們都不願離京赴任,往往稱病死賴在長安不肯走,吳王李恪便是裝病的高手,每當有看不過眼的御史上疏參劾他,催促他離京時,李恪總能恰到好處地病倒,病得全身癱軟,藥石無醫,比死人就只多了一口氣而已,李世民心一軟,便允他暫留長安養病,特旨一下,李恪的絕症瞬間不藥而癒,簡直堪稱人類醫學史上的奇蹟……

長孫無忌出的這個主意可謂直擊要害,一言誅心。

眾所周知,爭奪儲君之位的前提條件之一是留在京城長安,所謂近親遠疏,大家每天都能見到李世民,想出什麼花招兒博李世民和滿朝文武的歡心,只有留在長安城才最方便快捷,在這個交通和通訊不便利的年代裡,如果忽然被調任遠離長安,離李世民千里之外了,這個爭儲的遊戲如何才能繼續下去?李世民每天睜開眼便看到留在長安的那個皇子行禮問安,每天處理國事時只見他在面前晃來晃去,故作老成或是故作天真問一些看似不經意卻精闢的問題或回答,一天兩天在李世民的心中留下印象,日子越長,印象越深越好。

到那個時候,誰還記得那個被調任地方就藩的可憐皇子?

所以長孫無忌只一開口,李泰便立馬明白這個主意的厲害之處,心中對長孫無忌的感激更是無以復加。

這個主意之狠辣,李泰完全可以在瞬間將主動權盡握手中,打李治和李素一個措手不及,只要把李治調離了長安,李素一人就算留下來,也是名不正言不順,勢必孤掌難鳴了,勝算的天平頃刻間移到了李泰這一方。

努力忍住心中的狂喜,李泰強作沉穩,依舊與長孫無忌談笑風生,不至於因太喜形於色而令長孫無忌對他失望。

舅甥二人的談話很快結束,在長孫無忌的示意下,李泰很低調地從長孫府西面的後門悄悄告辭離開。

******************************************************************

就在長安城暗流湧動,衝突愈見明朗之前,長安城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貞觀十八年四月底,一代諍臣魏徵與世長辭。

經過半年多的病痛折磨,魏徵終於沒能再撐下去,選擇在這個春光明媚萬物復甦的季節,永遠離開了人世。

半夜傳出訊息,滿朝君臣震驚悲痛。

李世民下旨開啟宮禁,半夜親自離宮赴魏徵府上吊唁。

住在朱雀大街的權貴重臣們也紛紛出門,匆匆趕往魏府。

簡陋樸素的魏府門前,悄悄掛起了白皮燈籠,魏府家眷早早預備好的後事器物也紛紛搬了出來,連做法事的和尚道士也住了兩批在府中,只等魏徵嚥下最後一口氣便從容操辦喪事。

李世民和諸多朝臣第一時間趕到魏府時,魏府上下哭聲嚎啕,聲震半城。

直入魏徵臥房,魏徵的屍身仍停在床榻上,面上蓋著一塊方正的白布。

李世民上前,毫不避諱地抓住魏徵冰涼的手,垂頭大哭失聲。

“卿今棄朕而去,朕痛失一鏡也!”

*************************************************************

ps:還有一更。。。

第八百零八章 諫臣辭世

滿朝君臣對魏徵的逝世早有心理準備。

太醫署的太醫們每日都將魏徵的病情當作大事向李世民稟奏,隨著日子的流逝,魏徵的病情也越來越重,終於沒能熬過去。

儘管早有準備,李世民仍覺得痛如萬箭穿心。

李世民對魏徵確實有感情的,當年玄武門之變後,時為息太子李建成麾下第一謀士的魏徵,便被李世民部將當場拿獲,李世民知其賢名,動了惜才之心,費了很大的力氣方才將魏徵說服歸降。

歸降後的魏徵從最初的不甘不願,到後來被李世民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漸漸的終於真正歸心效忠於李世民,正因為效忠,所以敢言敢行,但凡大唐君臣有任何地方令他看不過眼,便勇敢站出來抗辯申斥,從貞觀元年到如今,整整十八年,魏徵上疏近萬,所言直指時弊,無數次惹怒龍顏,差點喪命,可以說,縱觀貞觀朝上下,這十八年來,若非李世民勉強壓著心頭那團火,又必須扮出聖明君王善納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