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李素有自知之明,一般不往魏徵跟前湊。
交情如此泛泛,可李素今日卻仍覺得無比悲痛,這種感覺外人無法體會。
和李世民的感受一樣,李世民和李素所悲者,並非魏徵這個人,而是悲於大唐社稷少了一根擎天柱石,哭的是國家因少了魏徵這位諫臣而蒙受的巨大損失。
大浪淘沙,新舊交替,那老去的人和事,恰如一頁讀過的書,翻過去了,見不著了,讀書人咂摸咂摸嘴,還在回味著翻過去的那一頁留給自己悠長的韻味與反思,久久不曾消散。
第八百零九章 預謀發酵
魏徵逝世,長安城為之震動,喪事雖辦得簡陋,但給朝堂民間帶來的影響卻深遠,足足十來天后,長安城方才恢復了以往的平靜。
李世民一直沉浸在悲痛中,久久無法自拔。
他對魏徵的感情頗為複雜,一方面他很不喜歡魏徵這個人,貞觀朝這十八年裡,李世民不止一次對魏徵動了殺心,因為魏徵那張討厭的嘴深深地束縛了皇權的肆意妄為,令李世民舉手投足皆有顧忌,可是另一方面,李世民也知道魏徵對國家社稷的重要性,一個真正的盛世裡,絕不能少了魏徵這類人,他的存在能令這個國家更穩固,少走許多彎路,一個只知道對帝王唯唯諾諾,而無人敢站出來勇敢反對帝王胡作非為的王朝,國祚是絕不可能太長久的,魏徵就是滿池春水裡的那一條鯰魚,討厭,但不能沒有。
如今魏徵逝世,帶給李世民的打擊不小,李世民心中的悲痛難以自抑,魏徵下葬好些天了,他的心情仍舊未能恢復過來,出現了消沉厭世之態,接連數日罷朝怠政,躲在後宮長吁短嘆,甚至每日召方士入宮,與之討論煉丹長生之道,服用的各種莫名的丹藥也越來越頻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