輩子,夠了。
…………
吳扶風走了,薛管家也走了,李素獨自在村口發了一會兒呆,然後轉身朝東陽公主府走去。
公主府已不再是公主府,改成了一座道觀。
不同的是,門口守門的不是道士,而是兩排披甲戴盔的禁軍武士,看起來有點不倫不類,清靜的道門出家之地,搞得殺氣騰騰的,也不知東陽出的哪門子家。
跟門口的禁軍武士打了聲招呼,李素抬腳便走進了道觀。
****************************************************************
PS:還有一更……(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章 刁蠻跋扈
走進道觀很順利,門口的禁軍武士彷彿集體被梅超風撓瞎了眼似的,渾然無視李素,任由李素大搖大擺的走進了道觀。
很有意思的小細節。
自從李素從西州回到長安後,很多東西似乎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變化,這種變化隱藏在事物的表面下,不仔細琢磨看不出來,一旦身臨其境,立馬覺得不一樣。
比如李素與東陽之間橫著的那道天塹,不知不覺間,這道天塹似乎變小了,變窄了。
想了很久,李素也想明白了。
在西州生死線上蹚了一個來回後,李世民大抵也想通了,一來李素與東陽的私情早已過了風聲,二來,一個願意豁命守住大唐城池的忠心臣子,又與自己的女兒兩情相悅,因為這個臣子的豁命以赴,盤活了大唐整個西面戰略的棋局,其作用遠比拿公主和親大多了,更何況,東陽已出家,嚴格來說算不得天家的人了,既如此,有些事情何不睜隻眼閉隻眼,給君臣之間彼此留點體面?
所以,李素今日能夠大搖大擺走進道觀。
只不過,“體面”是屬於君臣彼此的,大家都需要體面,李世民睜隻眼閉隻眼了,李素也知道自己不能做得太出格,順著杆子往上爬的事情只消幹一次,李素相信李世民絕對會一巴掌把他扇進十八層地獄。
大家都要臉面的,皇帝尤其要臉,李素與東陽之間那道跨不過去的天塹看似消失了,然而,天塹卻永遠橫在李素和東陽的心裡。
道觀內部其實與當初的公主府一般無二,改建的只是外面的門庭,裡面基本沒有太大的改變。府內前庭多了一尊大銅香爐,曾經的公主府前堂撤去了許多奢華的裝飾,正面立起了金身三清老君像,老君像前擺著一張大香案,中間孤零零擺著一個裹著黃緞子的蒲團,除此再無其他。
李素走進堂內。仰頭看著三尊三清老君像,靜靜看了很久。
堂上老君大約一丈多高,寶相莊嚴,目光慈悲,頭微微垂著,以神明俯視芸芸眾生的姿態,靜靜看著世間的悲喜離合。
李素在堂內站了很久,忽然朝老君像深深一禮。
李素並沒有信仰,無論佛與道。他也說不清為何要行這一禮,只是覺得應該行禮。
無論信與不信,只要這個宗教是引人向善的,便值得尊敬。
行禮過後,李素繞過堂前老君像,穿過前堂直行,然後便是曾經公主府的後花園。
這裡跟以往更無區別,基本還是當年的面貌。花園裡的花開得很嬌豔,炎炎夏日的熱風吹送。帶著幾分暖暖的香氣。
花園佔地很大,走了一會兒才走出來,接著便是一片大池塘,池塘邊一條水榭直通池塘中心的涼亭,水面上鋪滿了翠綠的荷葉,荷葉的縫隙處。開滿了一朵朵白色紅色的荷花,襯映著一聲聲蛙叫蟬鳴,簡簡單單的佈局竟透出一股濃濃的雅趣。
李素眯著眼朝水面涼亭望去,卻見一條嫋娜人影託著香腮,正痴痴盯著水面發呆。不知想什麼心事。
李素露出笑容,剛準備抬步朝涼亭走去,耳畔卻冷不丁傳來一聲嬌叱。
“奸賊!看劍!”
聲音來自身後,李素大吃一驚,身體卻做出下意識的反應,飛快朝左側橫移半步,然後趕緊回頭。
卻見一位豔麗的宮裝少女橫眉怒目瞪著他,嘴裡說著“看劍”,其實兩手空空,根本看不到劍。
李素的笑臉立馬變成了苦臉。
“高陽公主殿下,你我也算是老相識了,多年不見,何必見面就戲弄我?”
身後宮裝麗人正是三年多未見的高陽公主,當初李素出主意幫東陽避婚,裝神弄鬼上了一出“陰兵過境”的好戲,鬧得整個長安雞飛狗跳,君臣變色,而高陽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