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部分(3 / 4)

小說:貞觀大閒人 作者:花旗

道不懂這個道理麼?

抬頭再看李世民,見他也正看著自己,二人眼神觸碰之後,李素豁然開朗。

明白了,丟臉的是自己,出了狀態很好辦,李世民以高大正面的形象一揮手,來人把李素拖出去弄死,再大的狀況都能被逆轉回來,大不了文成公主仍許給吐蕃,得罪了真臘也沒關係,將來發兵征討,把真臘平了,搶過他們的稻種,然後世界繼續和平,天可汗陛下繼續光輝偉大……

很快,殿外傳來紛雜的腳步聲。

李素回頭,見一大群人恭恭敬敬站在殿外,朝李世民躬身行禮,李世民面無表情揮了揮手,眾人紛紛進殿。

長孫無忌,孔穎達,魏徵等文臣走在最前,李績,程咬金,牛進達等武將隨其後,吳王李恪,魏王李泰,晉王李治等皇子一臉笑容跟在叔叔伯伯們後面,祿東贊和真臘王子石訥言並肩而行,再往後便是其餘的四國使節。

眾人進殿,見李素端端正正坐在殿內,文武眾臣們紛紛朝李素點頭招呼,皇子們則臉色各異,李治壞笑著朝李素擠眼,吳王李恪卻朝李素拋了個非常嫵媚且下賤的媚眼,魏王李泰比較正常,只是含笑以對,便迅速回過頭看著自己的父皇。

從幾位皇子打招呼的方式,大抵便能體現李素與他們的關係了,與李治屬於真正的朋友,可以肝膽相照的那種,而吳王李恪,就多少有幾分狐朋狗友的關係,二人來往多年,除了一起吃喝玩樂打獵逛青樓外,私底下並沒有推心置腹的深交。

至於魏王李泰,嚴格說來,李素與他曾經有過一段關係非常融洽的蜜月期,那時大家有著相同的敵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為了扳倒李承乾,二人有段時間來往密切,關係比親兄弟還親,可惜的是,當李承乾被廢黜之後,李素與李泰的蜜月期也自動自覺地宣告結束,大家恢復了當初不冷不淡的關係,期間李泰也拉攏過李素好幾次,李素婉拒之後,李泰與他的關係更是降到了幾與陌生人無異的程度。

大概是覺得自己已經是新太子的唯一人選,李泰對李素也不怎麼上心了,他知道如果有一天父皇駕崩,而他成了新的皇帝,李素這傢伙就算不效忠他也不行了,沒得選擇,所以現在李素拒絕了他,李泰也並不氣惱,胖子嘛,體胖心寬,凡事都看得開,總有一天你會效忠我的,不效忠就弄死你,這就是李泰現在的想法。

眾人紛紛朝李世民行禮之後,各歸其位坐下。

李世民淡淡瞥了祿東贊一眼,道:“四方館尚在修建,委屈貴使暫居民宅,可習慣否?”

祿東贊直起身子行禮,恭敬地道:“中土之國,君臣賢達,民風純樸,但懷賢德之心,陋室與華宅何異哉。”

李世民含笑點頭:“不想貴使竟有我中土聖賢之心,善也。……貴我兩國和親之事,是朕做得差池了,當著諸國使節的面,朕先向吐蕃賠個不是,朕非聖賢,難免犯錯,說緣由說苦衷都是藉口,不管怎麼說,終究是朕犯了錯,犯錯就得認錯,還望吐蕃貴使見諒海涵。”

此言一出,滿殿大譁。

祿東贊也一臉詫異地抬頭看了李世民一眼,心中頓覺壓力加重。

這句話說得很妙,妙就妙在以退為進。天可汗陛下主動認錯可是破天荒的事,中原歷朝歷代的皇帝皆好面子,就算明知是錯也死撐著不肯承認,甚至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錯了也要堅定不移地繼續做下去,沒別的,帝王權威比什麼都重要。

今日李世民卻當著各國使節的面,主動向吐蕃認錯,這一點,怕是上下千年來的中原皇帝都沒人能做到,一句認錯固然傷了面子,但卻贏得了滿殿異國使節的敬佩,李世民說完後,各國使節紛紛躬身行禮,“天可汗”之聲此起彼伏。

千古一帝的胸襟氣度,今日祿東贊終於親眼見識到了。

天可汗都主動認了錯,接下來的大殿比試怎麼辦?是繼續還是主動退出?

李世民簡單的一句認錯,竟將祿東贊逼入了進退不得的困境,一時間躊躇猶豫不定了。

殿內長孫無忌等重臣和一干皇子亦覺詫異,但只是轉頭吃驚地看了李世民一眼,隨即眾人神情便恢復了自然。

李素坐在人群裡,心中卻湧起無比敬佩之情。

不愧是天可汗,不愧是胸襟如海的盛世明君,這一番話裡已透出太多的政治智慧了。

首先是不迴避不推諉,直面兩國事端的態度值得讚賞,其次,堂堂正正的認錯,不論犯的錯多麼離譜,當著各國使節的面,至少能體現大唐皇帝是個公正無私的皇帝,將來各國與大唐發生任何的外交事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