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與靈魂滋養》一文,發表在《世界文學》上。在那篇短文中,我談了我坐火車時的感受:即存在和世界在“飛逝而去”。那感受,很接近人生的真相。我們的許多作家,就忽略了這種“飛逝而去的存在”,而將眼前的虛幻,執著為實有,從而迷失了智慧的光明。文學的功用化、世俗化、功利化,正是作家“執假為真”的結果。眼前的物質外現成為一個個迷失心靈的誘因。文學因而也成為慾望的助緣。而許多時候,慾望的助緣也是罪惡的助緣。任何閱讀時能激發慾望、貪婪和仇恨的作品,充其量只是罪惡的幫兇。真正的文學應該為人類帶來清涼,帶來寬容詳和,帶來寧靜和平。
多年來,我一直進行在“朝聖”途中,而從不去管我經歷過什麼寺院。某年,我朝拜了五臺山的幾乎所有寺院,但我沒記下一個名字。只記得,數十天裡,我寧靜地走在那“朝”的途中。當然,我心中的朝聖,不是去看哪座建築或是地理風貌,而純屬於對一種精神的嚮往和敬畏。我所有的朝聖僅僅是在淨化自己的靈魂,使自己融入一團磅礴的大氣而消融了小我。
更多的時候,我的朝聖都選擇偏僻而冷落的所在。因為只有當自己拒絕了喧囂而融入寧靜時,你才可能接近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