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嗎?”想不到竟是酒吧櫃檯裡面的中年老闆娘在跟她的一個夥計聊起了話題:“那個昆德拉先生呀,他每天在我這裡喝咖啡吃早點呢。他就住咱們這條街裡,想起來嗎?那個很和氣很好的人,好像是捷克人。”老闆娘的對話讓我又驚喜,又感動。巴黎,這種穿流在普通人之間的普通而又絕不凡俗的味道和它帶給你的愉快和感動是你在世界任何其他大都市所不可能找到的,我相信人之間有那麼一種聯絡,那麼一種情趣,不是靠坐汽車飛機,看電視聽廣播,入Internet網路能得到的。隔著櫃檯和麵包鋪或咖啡館老闆搭話,望到隔壁茶座咖啡座上一個姑娘咬著鉛筆頭獨自對一本書沉思的眼神,清晨收到朋友寄來的幾行字(絕不是電腦上寫出來的),一個說雨後春筍,一個說片片蘑菇,兩個人在俗裡俗氣的飯局上互相努力地去讀一讀對方,這裡面沒有什麼卻又有點兒什麼。
不能說得太遠,還得扯回到超市。其實我真地不反對超市。只是希望它別反對掉了小的,慢的,不起眼兒的,簡樸的,平常的那些什麼東西,到底是什麼,又叫不出來。
()
人們為何不說話?
∷∷ 劉齊
第一次逛美國的超級市場,我的心情相當喜悅。幾十個小時以前,我還在人頭攢動的北京農貿市場跟饒舌的小販討價還價,突然間置身於清潔優雅、妙不可言的異域購物環境,我完全被征服了,腦海中刷刷蹦出一連串的美好詞語:文明、上帝、現代化、物質的極大豐富??於是有強烈的表達慾望,想隨便跟什麼人聊聊。可是一見大家都行色匆匆,默默無言,也就不忍心侵佔他們的時間。
在美國待久了,我發現,默默無言竟是人們逛超市的常態。因此廳堂裡格外寧靜,除了清幽的背景音樂,一般聽不到別的聲音,而背景音樂又像空谷鳥鳴一樣,使超市顯得更加寧靜。我就想,“鬧市”這一古老的中國用語恐怕得改改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No。2 完美主義者(4)
人們逛超市為何不說話?因為幾乎用不著說話。超市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把千百年來一直夾在貨與顧客之間的那個中介——賣貨人給省略掉了,顧客進了超市便見物不見人,如入無人之境,直奔主題,用肢體與貨直接“對話”。為了有助於這種新穎的“對話”,超市殫精竭慮,不遺餘力。
美國超市大多是連鎖的,講究整齊劃一、方便有效。不論你在A州還是B州,只要是同一個超市,格局和貨位就永遠一致,顧客每次的購物路線也跟著一致起來,該拐彎就拐彎,該直行就直行,一切皆意料中事,說話遂成為多餘。
各類商品也是質量上乘,應有盡有,不應有也盡有,叫大家無話可說。超市超季節,超自然,超生態。春秋交替的跡象無從捕捉,時令瓜菜的概念也陳腐不堪。不論寒冬酷暑,貨架上永遠是一樣的紅,一樣的綠,一樣的水靈,一樣的芬芳。如果你拍拍一個人的肩膀感嘆說,太好了朋友,蘋果上市啦。人家一定認為你的腦袋缺碘。自然也沒人跟你搭訕說,抓緊吃點茄子吧,快罷園了。
價格更是沒的說。超市是大資本、大工業的產物,一般都有自己的加工廠和進貨渠道,產運銷自成氣候,各地分店又多如煙囪,不難形成黑煙蔽日的規模優勢,*體格單薄的弱小商號。扣除豐厚的利潤之後,超市的價格依然低得讓顧客默默地、心甘情願地掏腰包。價低時默默,價高時默默,不默默也枉然。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老闆算。一介現代小民,不去超市還能去哪兒?去菜地?去雞場?
顧客默默,守在超市門口的店員話也不多。除了謝謝、白白等套話,具有超市特色的用語大概只有一句,那就是在為顧客裝袋之前問一聲:“要塑膠袋還是要紙袋?”語義簡潔明瞭,一如計算機的0101。
我沒見過超市總店的大老闆,但我想他對顧客可能也無須多言,他的話已透過越滾越多的超市無聲地表達出來了。他肯定希望把全世界的人都變成默默無言的超市上帝。能伺候或統率這麼多的上帝,還有什麼能比這更神聖呢?
初進超市像進花園,時間長了我的感覺漸變,覺得不像進市場,倒像進工廠,進流水線,進倉庫,一個滿滿登登而又空空落落的倉庫。甚至像進籠子,一個自由自在而又絆胳膊絆腿的籠子。
美國的中青年終日拼搏,無暇說話。老年人閒來無事,便懷念舊日時光,不時還唸叨幾句小菜場的親切溫馨。我在紐約、巴爾的摩、芝加哥等地聽不少老人憤憤地說:“我恨超市。”用語相當一致,像超市的貨位一樣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