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1 / 4)

小說:中國道士 作者:尋找山吹

老道士問道:“什麼是天道呢?”

張繼承沉默一會,微微一笑,接回道:“天道是天地執行之道,萬物生長之道,包括長生之道,生死之道,自然之道。天道執行而不停帶,故而萬物得以生成,帝王之道執行而不停帶,故而天下之民都來歸服,聖人之道執行而不停帶,故而海內之民都來敬服。明以天道,通以聖道,則明天道。

自然規律的執行從不曾有過停留和積滯,所以萬物得以生成;帝王統治的規律也從不曾有過停留和積滯,所以天下百姓歸順;思想修養臻於聖明的人對宇宙萬物的看法和主張也不曾中斷和停留,所以四海之內人人傾心折服。

明白於自然,通曉於聖哲,對於瞭解帝王之德的人來說,上下四方相通和四季的暢達,全都是自身的運動,晦跡韜光不露形跡,從不損傷靜寂的心境。聖明的人內心寧寂,不是說寧寂美好,所以才去追求寧寂;各種事物都不能動搖和擾亂他的內心,因而心神才虛空寧寂猶如死灰。”

這時看著他,說到這裡,接著又道:“水在靜止時便能清晰地照見人的鬚眉,水的平面合乎水平測定的標準,高明的工匠也會取之作為水準。水平靜下來尚且清澄明澈,又何況是人的精神!聖明的人心境是多麼虛空寧靜啊!可以作為天地的明鏡,可以作為萬物的明鏡。虛靜、恬淡、寂寞、無為,是天地的基準,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所以古代帝王和聖明的人都停留在這一境界上。停留在這一境界上便心境空明虛淡,空靈虛淡也就會顯得充實,心境充實就能合於自然之理。

心境虛空才會平靜寧寂,平靜寧寂才能自我運動,沒有干擾地自我運動也就能夠無不有所得。虛靜便能無為,無為使任事的人各盡其責。無為也就從容自得,從容自得的人便不會身藏憂愁與禍患,年壽也就長久。”

說到這裡,他稍一停,接著說道:“虛靜、恬淡、寂寞、無為,乃是萬物的根本。明白這個道理而居於帝王之位,就象唐堯作為國君;明白這個道理而居於臣下之位,就象虞舜一樣作為臣屬。憑藉這個道理而處於尊上的地位,就算是帝王治世的盛德;憑藉這個道理而處於庶民百姓的地位,就算是通曉玄聖素王的看法和主張。憑藉這個道理退居閒遊於江海,山林的隱士就推心折服;憑藉這個道理進身仕林而安撫世間百姓,就能功業卓著名揚四海,從而使天下大同。

清靜而成為玄聖,行動而成為帝王,無為方才能取得尊尚的地位,保持淳厚素樸的天性天下,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跟他媲美的。明白天地以無為為本的規律,這就叫做把握其根本和宗原問題,而成為跟自然諧和的人;用此來均平萬物、順應民情,便是跟眾人諧和的人。跟人諧和的,稱作人樂;跟自然諧和的,就稱作天樂,這便是天道。”

這一回答,讓那老道士大是一驚,好久都沒反應過來,等他反應過來,這才問他:“你這些是誰告訴你的?”

張繼承回道:“是我在書上看到的。”

老道士又問:“那你是選擇入天道嗎?”

張繼承回道:“是的。”

老道士也沒在問,張繼續承也沒在停留,拿著冊子,帶著別人的議論,指指點點,向北京道學院,所屬城門走去。他剛走進去,這時譚學良,韓小文,李學善,傅立青,李五五,王平安他們也來到了這裡,真是巧的很。

他們選的學院和張繼承一樣,也是北京道學院,同樣選的是天道,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在那裡都能遇到,這下會有好戲瞧了。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  

第045章 進入學院 大比小比

張繼承看上他們一眼,這才走進城門,這一走進,便有一個學生走上前來,指著前方直去的大道,對他說道:“這位學弟,你往前面直走,前面有隊伍,那裡是第二次測試考試地方。”他答應一是“是。”也不多說,直往前走去。

沒走多遠,便看到一條十多人的隊伍排在那裡,他接著排上去,他看這些人,那些人也在看他。隊伍中,大多都是成年人居多,也有幾個小孩,不過他們都不說話,都在那裡等著,此時的環境,除上城外的吵鬧,這裡基本上靜的出奇。

在隊伍的前面是一個少年道士,他站在前面,神情肅然,也難怪這些人不說話,原來有這麼一個木頭人在那裡,那副表情如同欠上他幾輩子錢似的,誰看上都會難過。

此時,在隊伍的後面,有幾個人正向隊伍這邊跑來,他們走近前這才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