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登陸,奪佔天津衛之後,雖然沒有怎麼增兵,但是卻不斷地在增配武器,海軍這一次完全淪為了輔助兵力,但是又不太願意這麼作壁上觀,讓功勞都被陸軍撈了去,所以他們也積極配合,想辦法給他們自己撈一些功勞。
這才不斷地將船上的水手抽調出來,便組成臨時的海兵連,派往天津衛,尋找機會,順便因為戰船上很多火炮,現在根本發揮不了作用,於孝天提出從船上卸下一批火炮,運往天津衛增強天津衛的守禦力量,海軍方面也立即照辦。
這段時間,海軍在大沽口碼頭,不斷的從各船上拆下一些火炮,轉運到天津衛,這些艦炮因為炮架結構原因,不適合進行野戰使用,但是用來守禦固定的據點堡壘抑或是城池,卻再合適不過了。
在吳襄率軍來攻天津衛的時候,單單是天津衛城上面的艦炮,這個時候已經安置了四十餘門,而且讓吳襄頭大如斗的是這些火炮,全部都是紅夷大炮,而且還是重炮,最小的也是十二磅艦炮,大部分基本上都是二十四磅艦炮。
這還不算,於孝天這次北上,還攜來了一個攻城重炮營,全部裝備的是二十四磅攻城重炮,這時候這個重炮營也在天津衛,擁有十幾門二十四磅攻城重炮。
這些大炮口徑大,射程遠,威力足,火力猛,吳襄對此完全不知情,率軍抵達天津衛開始發動攻城之後,才嚐到了於家軍這些大炮的威力。
第一天攻城戰下來,天津衛的於家軍守軍方面便足足發射了數百枚炮彈,打的關寧軍丟盔棄甲屍橫遍野。
吳襄這才知道了厲害,第二天換了戰術,繼續猛攻,但是卻還是毫無建樹,守軍也不圖有功,但求無過,關寧軍在遠處就用大炮轟,攻至城下就開始排槍射擊。
雖然海軍方面步槍裝備沒有陸軍好,現在有些水兵還拿的是第一代的南日式滑膛槍,即便是換裝的線膛槍,也是短管的狼牙步槍,射程比陸軍方面使用的狼牙步槍要近一些。
可是即便如此,水兵們手中的火槍,依舊威力相當足,集火齊射的時候,照樣把攻城的關寧軍打的是屁滾尿流。
關寧軍雖然戰鬥力較強,但是這些關寧軍可都是被嬌慣出來的驕兵悍將,和大明其他軍隊一樣,都是標準的舊式軍隊,軍將們貪生怕死,當兵的自然也不會賣命,連續激戰兩日之後,關寧軍損失慘重,頓時便失去了所有的銳氣。
就連負責攻打運河浮橋渡口的那些關寧軍也一樣,在於家軍守軍的拼死阻擊之下,被打死打傷了一大幫人,但是卻寸功未立,連渡口的邊都沒有摸到。
甚至連率軍進攻的關寧大將祖寬,也被銃彈打傷,要不是親兵拼死將其救下,連他也要當場折與陣前。
所以兩天激戰的結果,是吳襄所部損失慘重,卻未得寸進,整個大軍士氣隨之便迅速跌落。
第三天吳襄想要歇兵一天,調整調整再說,但是第九旅的旅長李同卻不想歇著,僅帶了一個營的步兵居然跑去找關寧軍挑戰。
吳襄氣不過,令兒子吳三桂親自率五千官軍出戰,但是雙方在渡口一帶拉開陣仗一通猛打,吳三桂所率官軍,居然被打的當場崩潰,要不是因為吳襄還領了重兵在後面觀戰的話,李同說不定就能把吳三桂給幹掉了。
吳襄這一下知道了於家軍的厲害,雖然他兵力多,但是在戰力上和於家軍完全不是一個檔次,而且於家軍固守防線,他空有不少騎兵,卻無法發揮出優勢,在於家軍猛烈的炮火面前,他麾下的關寧軍幾乎只有捱揍的份,卻根本無法給敵人造成多少殺傷。
在這樣的情況下,關寧軍上下都產生了懼意,不敢再死拼了,於是吳襄無奈之下,只好下令改猛攻為圍困,向朝廷請援,請朝廷發來更多的兵馬,來攻打天津衛。
可是於家軍方面卻沒打算給他機會,在安排好了靜海縣那邊的事情之後,又接到了孟飛在大清河渡口擊敗了陳新甲所部的訊息,於孝天立即將第一旅抽調出來令其全速趕回天津衛。
就在吳襄率軍抵達天津衛的第六天清晨,第一旅全軍趕回了天津衛,稍微休整一天,第七天早晨,便和第九旅一部一起殺出了天津衛,朝著吳襄的大營攻去。
結果就不用說了,關寧軍空負天下第一雄兵的名頭,在第一旅的猛擊之下,從進攻者,變成了防禦者,出營接戰的祖大弼也被於家軍冷槍擊傷,隨即兵敗退回了他們的大營。
吃了這一場敗仗之後,關寧軍計程車氣已經跌至谷底,吳襄再也不敢和於家軍正面交手了,只能據營死守不出,像一個縮頭烏龜一般,把腦袋和四肢都縮入龜殼之中,任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