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的缺點,同時更增加了廢品率,形成了惡性迴圈。
對於同樣也遇上了這種問題的於孝天來說,這段時間他百忙之中,一直在琢磨著怎麼能繼續提高大炮的質量和成品率,在保證火炮威力的同時,想辦法再降低一些大炮的重量,從根本上解決鑄炮的廢品率的問題。
(繼續求月票!多謝已經投過月票的弟兄們的支援!寒風拜謝了!)
第三百一十七章 火炮升級2
後來思來想去了很長時候之後,突然間腦子裡面不知道哪根筋動了一下,讓他靈光一閃,想起了歷史上美國人(他不記得這個人叫什麼名字,這個人應該叫做羅德曼)曾經發明瞭內模水冷技術,使得在鑄炮的時候,炮管內壁冷卻凝固的速度超過了外壁冷卻的速度,使得內壁形成了一層更堅固的鋼材,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堅固性,同時也又大幅提高了成品率,甚至使得廢品率基本上歸零。
其實內模水冷技術十分簡單,就是在製作大炮炮管內模的時候,內模做成中空結構,有一個進水口,另外還有一個出水口,將冷水從進水口不停的注入,從出水口流出,使得炮管內模可以迅速的降溫,吸收鑄件內部的熱量,使得貼近內模的鑄件表面更快凝固冷卻,其實就是一種炮管自緊的工藝。
於是於孝天說幹就幹,立即招呼炮作的工匠改造火炮的內模,從新鑄造中空的內模,改用水冷技術來鑄造火炮。
如此一來,經過試驗之後,新鑄成的火炮質量更是比之以往的普通鐵範鑄炮法所鑄成的大炮質量大為提高,進行破壞性試驗的時候,採用新的內模水冷技術鑄成的鐵炮,所能承受的裝藥量,比起以前的大炮增加了近四成,這麼一來,火炮在不增加重量的同時,卻可以裝填更多的發射藥,使得炮彈獲得更高的初速,也就獲得了更大的射程和更高的精度。
但是火炮也不可能一味的增加火藥的裝填量,因為理論上火炮的最佳裝填量,並不是越多越好,有研究認為,火炮的裝藥量,最好是發射藥充分燃燒之後,所產生的能量剛剛好把炮彈推出炮膛屬於最佳。
如果裝藥量太多的話,火藥還沒有完全爆燃,炮彈就飛出了炮口,這麼一來就浪費了火藥,裝得再多也不見得能增加多少初速和威力,但是裝藥太少的話,火藥爆燃完成之後,炮彈還沒有飛出炮口,就會使得炮彈和炮膛摩擦,產生阻力,降低火炮的射程和威力以及影響到火炮的精度。
在這一點上,西方人已經走到了前面,他們在使用火炮的時候,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同時也透過對數學的研究,製作出了炮表,使得炮手只要看炮表,就可以很方便的知道,打多遠的目標,使用實心彈或者榴彈的時候,該裝填多少火藥,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得炮擊的精度更高一些。
但是作為發明火炮的中國人,卻因為從來沒有人重視這方面的問題,也沒有形成系統的研究,造炮的鑄炮師也就是鐵匠,各個都吝惜手藝,生怕別人學走了他們的手藝搶了他們的飯碗,故此相互之間從不交流,只是代代相傳,以至於使得中國自從發明火炮之後,整體技術提高的非常緩慢,甚至於到明末的時候,中國自造的火炮連瞄準的東西都沒有,全憑炮手經驗進行估計瞄準,這大炮的精度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反過來作為學生的西方人,卻在使用火炮期間,逐步的形成了一整套嚴密的技術規範,在很短的時間內,便鑄成了遠超過中國人鑄造的火炮,反過來中國人還要去跟西方人學習鑄炮的技術,從西方人手中購買大炮,請以前的學生來傳授他們打炮的技術。
這種事情讓不少中國人想起來都有點鬱悶,但是又不得不承認,於孝天當然也是其中一員,如果不是他穿越到這個時代,本身瞭解了很多後世發明的鑄炮技術的話,恐怕他也沒法弄出來這麼好的火炮。
新鑄成的這種十二磅短炮,就是採用的新的內模水冷技術鑄成,在保證了大炮身管的強度前提下,炮壁的厚度再次減少了一些,使得炮身重量得到了減重的效果,這種炮可以安裝在兩種炮架上,當安裝在四輪炮架上的時候,便可以作為艦炮,放在船上使用,即便是以前只能裝載六磅炮的輕型船隻,現如今也可以裝載新的十二磅短炮了,這麼一來一旦大面積裝備海狼的戰船之後,海狼的船隊火力更能提高一個等級。
如果裝在兩輪炮架上的話,這種炮總重只有不到三百公斤,也就是六百斤不到的樣子,一匹馬就能拉動,牽引著跟隨戰兵進行戰場機動,使得戰兵可以獲得更強的攻擊能力。
就算是在山地戰之中,無法使用畜力牽引火炮,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