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是已經被西方人發明出來了,並且已經將其實用化了。
因為歷史上明代有人有這麼一段記載,說“番僧利瑪竇有千里鏡,能燭見千里之外,如在目前。以視天上星體,皆極大;以視月,其大不可紀;以視天河,則眾星簇聚,不復如常時所見。又能照數百步蠅頭字,朗朗可誦。瑪竇死,其徒某道人挾以遊南州,好事者皆得見之。”
所以可以肯定,在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的時候,就已經攜帶了一個實用化的望遠鏡進入了大明,並且有很多人見識過這東西。
那麼說明這東西被髮明出來的時代,要比現在還要早很多,起碼西方國家這個時候,很多人已經使用上了這種東西。
只是這玩意兒估計比較稀罕,西方國家目前也沒有將其作為商品大量輸入到大明,故此大明的人對此見識過的極少。
當海盜天天在海上混,怎麼能連個望遠鏡都沒有呢?於孝天早就憋著想要弄一些望遠鏡,裝備給自己的手下們,起碼做到每條船上要配發個兩三支才行。
在玻璃場籌建起來之前,他曾經試圖使用天然無色水晶,請工匠磨製鏡片製造望遠鏡,可是這個辦法卻因為高透明度的無色水晶石很不容易找到,而且高明的珠寶工匠也不容易找到,最終一直被拖著沒有弄成。
後來玻璃場雖然投產了玻璃,但是前期玻璃卻因為質量原因,脫色工藝達不到要求,製作出的玻璃多少都帶點顏色,也達不到製作望遠鏡鏡片的要求。
但是近期玻璃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