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需求,但是也起碼滿足了他們七成左右的糧食需求,使得他們減少了大量採購糧食的支出。
而於孝天在南日島上實行的土地稅是十抽三,凡是在南日島耕作農田的,要在收穫之後,給海狼繳納三成的田稅。
這個稅率放在後世的話大概不算少,但是在這個時代,卻並不算高,因為別看陸上明朝官府收取的田賦表面上也不算高,可是經過各級官吏們的層層盤剝下來,農民的負擔卻非常重。
明朝官員薪水低,就要想辦法找到解決的辦法,於是無德官吏們便想出了比如火耗、踢斛淋尖等種種方法來從老百姓手中盤剝,使得老百姓的負擔非常之重。
更重要的是各地官府還會常常因為各種事情,對老百姓徵發徭役,老百姓還要出徭役,這麼下來,老百姓們更是苦不堪言,到了明末的時候,大明的土地兼併也達到了極致,大批老百姓失去了他們賴以為生的土地,大量土地集中在了地主和權貴手中,使得老百姓只能從他們手中租佃農田進行耕種,這就更加重了他們的貧困程度。
所以到了明末,南方還算是好一點,畢竟相對來說比較風調雨順,老百姓雖然窮的要死,可是畢竟還不至於大批的餓死,但是中原和北方一帶,卻因為小冰川時期氣候的影響,出現連年的旱災、蝗災等自然災害,使得民不聊生,以至於引發了大面積的農民暴、動,最終成為了摧垮大明王朝的根本原因。
所以於孝天雖然在南日島徵收三成的田賦,但是對來這裡的移民們來說,卻並不算太重,他們還有七成的糧食可以留下自行處理,足夠滿足他們一年的所需了,甚至於他們還有結餘購置一些其它東西。
同時海狼在南日島也實行了徭役,不過他們的徭役多集中在農閒時候,而且儘可能根據每家每戶農耕情況不同,輪流出工,這樣一來,也不太影響他們的農業生產。
甚至於海狼還推出,一旦有移民的至親子弟進入海狼之中做事的話,他們家的的徭役便可全免,田賦也可以免去一半,來刺激這些移民將他們的子弟送入海狼之中做事,使之漸漸的和海狼融為一體。
除了這些糧食作物之外,於孝天還在南日島一些不太適合作為農田耕作的地方推行種植果蔬之類的農作物,這些農作物儘量選擇管理粗放一些的東西,減少勞動力的消耗,同時又可以獲得不少副產品。
對於這些果蔬類的農副產品,於孝天還下令直接花錢收購,而不強行徵取,使得農民們還可以另外再獲得一份收入貼補家用,所以南日島的移民們到了這裡之後,在海狼的扶植之下,日子可以說是越過越好,頗有點樂不思蜀的感覺了。
這麼一來,南日島上的農業發展為海狼提供了一個比較穩定的糧食供應之外,還使得海狼部眾們獲得了一個穩定的果蔬供應渠道。
以前在船上做事,基本上都是以主食加鹹菜為主,海狼部眾生活好一點,可以在船上每天獲得一些鹹魚鹹肉補充營養,但是很少有人能吃上新鮮蔬菜或者瓜果。
但是在到了天啟四年秋季的時候,海狼部眾在船上出海做事的時候,伙食就變得豐富了起來,短期出航的時候,他們幾乎可以都吃上新鮮的蔬菜,其中土豆無疑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東西,另外綠色的蔬菜也不再是稀缺品。
甚至於船上的水手們還能每天吃上一個桔子或者一片柚子,甚至於偶爾連荔枝這樣的東西也能吃到,這放在以前的話,是水手們想都不敢想的。
除了農業之外,南日島的漁業發展也非常迅速,原來南日島只有兩個小漁村,這兩個小漁村總共不過一二百人的人口數量,小漁船也不過只有十來條。
而且這些漁民們除了要受到鯊魚幫的盤剝和欺壓之外,出海的時候,還要小心一些小股的海盜對他們的侵擾。
一些小股海盜沒有實力搶大船,所以他們只能挑選海上捕魚的小漁船進行下手,南日島周邊一帶的漁民以前會經常性的遭到這些小股海盜的侵襲,除了被奪去漁獲漁具之外,有時候甚至連人帶船都被人給強行掠去。
再加之漁民們還要受到陸上漁霸的盤剝,他們還要想辦法購置漁船和漁具,一年到頭更是收入慘淡,過的日子也是朝不保夕。
而海狼入主南日島之後,對這一切進行了重新的梳理,將一些小船淘汰,修補之後送給了漁民們作為漁船使用,使之擁有了可用的載具,同時還以借貸的方式,幫他們置辦漁具,供其出海捕魚之用。
另外海狼強勢掃蕩周邊和福州一帶海面上的小股海盜勢力,將其吞併或者逐離,接受漁民的報警,充當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