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1 / 4)

小說:散花 作者:不是就是

��肺拿鶻�胂執�拿韉鬧卮缶俁���筆構�碩宰約旱奈幕�挪�嬲�匭鬧杏惺�U餳�ぷ髯齙酶揮性都��

這種國家行為對地方政府是一種積極的導向與推動。一種“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已初見端倪。一些大學、科研單位相繼成立了遺產保護的機構。一些學者著手於“遺產學”學科的建立。具有現代文明意義的並被人類廣泛認同的文化遺產觀,正在我國形成。然而,對文化遺產的珍視與保護不能只是政府與專家學者的事,主要是民眾的事。民眾是文化創造者,是文化的主人。如果民眾不珍視、不愛惜、不保護、不傳承自己的文化,文化最終還是要中斷與消亡。特別是和世界一些遺產保護相當成熟的國家相比,我們的工作只是初步,剛剛入軌。我們尚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公眾的文化遺產意識還比較μ薄;文化遺產的本身如上所述,全面瀕危。我們的文化遺產日正是在這樣的思考層面上設立的。

最早設立文化遺產日的是法國(1984年),後來遍及歐洲(1985年後)。在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文化同質化的浪潮中,文化遺產日大大提高了歐洲各國人民對各自文化的自豪與自覺。法國每年有1000多萬人(人口的六分之一)主動參加這一盛大的文化活動。在這一天,歐洲各地大到城市,小到鄉鎮,人民以各種方式,設法把這一天過得五彩繽紛、有聲有色。這種活動既有政府出面組織的,也有各界自發舉辦的,豐富多彩,效果極好。從而大大豐富人們的文化情懷,提高人們對各自文化的光榮感。

在文化遺產日方面,我們不是旁觀者,也沒有缺席。近年來,一些省(河南省)市(蘇州市)以及大學生們(中央美院倡辦、幾十所大學加入的“青年遺產日”)自發地都舉辦了“文化遺產日”活動。今天由國家確定“文化遺產日”更為重要,它顯示了當代中國對自己文明的認識高度,表現了一個民族文明的自覺。只有進入現代社會,才會把歷史文明視為不可替代的珍貴的精神遺產。所以說,珍視和保護遺產的本身就是先進文化中一個重要的內容。

今年6月10日是我國首個文化遺產日。遺產日不是紀念日。它是一種人為的主題日。要想使它落地生根,需要注意:

1.要強調它的精神意義。不要變成千篇一律、表面熱熱鬧鬧地展示當地政府政績的文化節。要設法使公眾成為這一天的主人,成為主動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參加者。要使國家文化遺產日成為全民的文化遺產日,使國家舉措轉化為每一個公民自覺的文化行為。

2.遺產日是一個純文化的主題日。所有活動都應是公益活動,應該由政府主導。一切文化遺產的場所都應免費開放。商家不能從*利,使遺產日變味兒,變成“黃金日”。

3.社會各界都應為文化遺產日出力做貢獻。首先是文物和文化機構的工作要在遺產日中充分發揮作用,積極進行遺產內與保護意識的普及工作。教育界也要利用好這一天,培養下一代人的中華文化的情懷是文化遺產日不能忽略的。對傳承人的關懷,為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做實事,都應該是文化遺產日的重要內容。

4.遺產日可學習歐洲方式。每年確定一個主題。主題要針對性強,立意新鮮,有吸引力和啟發性。比如2000年法國遺產日的主題是“二十世紀的遺產”。在人們告別二十世紀的時候,即刻引導人們以遺產的視角回顧剛剛成為往事的一百年,將正在揮手告別的生活轉為歷史財富,並加以珍惜。這一主題,有助於人們樹立現代的遺產觀,又緊貼時代,緊貼生活,緊貼情感。

文化遺產日體現著當今一代中國人文明的自覺,也是一種自覺的文明。在這一天,我們做得好,一定會贏得世界的關注。

世界需要一個濟高度繁榮的中國,更需要一個社會全面進步與諧調發展、比古文明更加文明的現代中國。一個尊重自己歷史文明的國家必然贏得世界的敬重。

我們的文化雖然不是人類共有的,卻是人類共享的。我們保護自己文明的同時,也在為人類保護一份巨大的、珍貴、不可替代的財富。

過好文化遺產日

今年六月的第二個週六是我國的“文化遺產日”,也是第一個文化遺產日。由此,我們這個創造了燦爛文明的華夏民族,要一年一度地紀念祖先留下的文明遺產了。

遺產日始於二十年前先發現代化的歐洲國家。這一天,全社會想盡辦法透過對遺產的親近,來重溫歷史,感受先人,體驗其中本民族的精神個性和文化之美,從中獲得無上的光榮和自豪。最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