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就會幾乎覆蓋整個行會的各個領域,從城市防守到對外作戰,處處都要用到魔能武器。
這麼多的魔能武器要消耗能源,使用獨立的魔晶石能量提取裝置顯然並不划算,一來這要為每部裝置單獨安裝一個能量轉換器,二來小型裝置的能量提取率必然是不如大型裝置的,這期間造成的能量損耗將非常可觀。像艾辛格這樣的城市,如果不是使用了中央動力核心集中供能的話,那麼艾卒格的能源消耗起碼得上升百分之三十不止。不要小看這百分之三十,以艾辛格的魔晶石消耗量來說,正常情況下一天是一百多公斤,百分之三十就要三十多公斤,而如果是戰鬥狀態,那麼每一小時的消耗量可能就要超過一千公斤了”這多出來的百分之三十就意味著每小時多用三百公斤魔晶石。白魔晶石雖然不算是什麼罕見的東西,但它在遊戲裡就跟現實中的汽油一樣,你說汽油常見不常見?再想想汽油貴不貴?如果有辦法讓那些燒遊的裝置節約百分之三十的燃油,你說它們的主人願不願意?反正腦子沒病的肯定都願意。
正因為集中供能可以節約能源”所以如何傳輸魔力就成了重中之重。比較常用的傳輸方式是魔力管道,像艾幸格用的就是這種。但是魔力管道有個特點,那就是它是固形裝置,也就是說從生產出來之後就會固定形狀,如果生產的是直的,那它就是直的,你非要扭彎它就只能把它折斷”想不弄斷管道使之彎曲就只要在出廠前進行復雜的加工。所以我們行會生產的魔力管道全都是直的,在使用時再根據需要透用不同長度的管道進行現場切割或者拼接,至於有需要拐彎的地方,那就可以用另外一種特殊彎頭來連線,而這種彎頭也分成很多種,但大致上都是四十五度角的倍數,比如九十度、一百三十五度之類的,當然也有一進多出的分線輸出介面,這個方面有點像是水管,使用直管道配彎頭來解決管道轉彎的問題。
但是,在大方向上使用這種方法雖然沒問題,可是如果碰上了需要轉動的平臺比如說大炮的底座之類的就會比較麻煩了。通常逼到這種需要旋轉的裝置”大部分行會使用的方法都是將魔力匯出,然後用魔力柔軟的導線轉接。這魔力導線可以隨意彎曲或者做一定程度的拉伸和壓縮,所以只要不是那種轉起來沒個完的平臺用魔力導線都能輕鬆搞定。可問題是,魔力的特殊屬性決定了魔力導線不象電線那麼好做,它的技術含量遠比魔力管道要強的多,因此能生產它的行會非常之少。目前全世界範圍內能生產魔力導線的行會加一塊也才不到二十家”而且無一例外都是成品率極低。我們行會的技術算不錯的,成品率也才十分之一。注意,這個成品率不是造十根壞九根,而是造十米有一米能用,這和造十根壞一根完全是兩回事。
如果我們可以造十根導線壞九根導線,那對我們來說也無非是成本上升的問題,可關鍵是現在是造十米壞九米,而且你還不知道它具體在哪壞,這就造成製造出來的導線長的長短的短,我們自己根本沒法控制長度。如果只要短線還好說”如果需要一根超級長的導線,那就慘了,可能拉出幾百倍長度的導線都湊不出一根需要長度的來。當然,也可以用轉介面一狠狠的接,但是,轉介面可是會有魔力損耗的,而且介面處通常都是最容易出故障的地方,能用一根線搞定誰願意用一堆短線接出來的線啊?
其實除了需要旋轉的平臺需要魔力導線,別的裝置也很需要魔力導線。像是一些魔能裝置內部的魔力線路,因為設計時要求機械結構儘量緊湊,所以魔力傳輸路線往往不能是直的,這個時候如果使用可彎曲的導線,就會給裝置整體設計帶來很多方便,而且裝置體積也能因此下降很多。
事實上除了以上那些,對於一些會動的魔力裝置來說,魔力導線也是異常重要的存在。比如說我們行會的機動天使和戰艦。我們行會的大型戰艦全部使用集中式動力核心,這使得我們的戰艦在續航能力上遠超一般戰艦,而且由於集中使用動力核心,給我們的戰艦省出了大量的空間,更重要的是,一臺更大的動力核心意味著更強的瞬間輸出,所以我們的戰艦在魔能炮的威力和射程上以及戰艦的加速能力上都遠超別的行會的戰艦。這不光是因為大炮和推進器的技術問題,也有船用動力核心的功勞在裡面。
但是,雖然集中式動力核心好處很多,可它也有麻煩的地方。
比如說管道的安全性問題。動力管道是固定線路,別說被打斷,就算是彎曲變形甚至因為震動而斷裂,都會導致魔力傳輸受阻。這種特性意味著魔力管道很脆弱,它經受不起太嚴重的破壞。儘管我們行會的戰艦都會為動力管道加特殊保護層,可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