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廊緩廖薹從Α�
低溫無效我們又實驗了高溫,但是實驗沒能進行下去。當溫度超過120度時天空之石不再升溫,而是把溫度直接轉化為了能量吸收掉了。繼續加溫等於是在給天空之石補充能量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接下來的耐磨損實驗我們使用大大型研磨機,但是磨損效果很差。用掉了一整根研磨石之後我們僅僅是在天空之石表面留下了一個一尺深的坑,正常情況下一根研磨石應該可以在鋼板上開個兩米深的洞。可是現在竟然只磨了一尺深。雖然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之石也不是不可破壞的,至少還可以打磨切割,但是它的硬度已經不用質疑了。
本來我們還打算做牽拉實驗和扭力實驗,按時考慮到天空之石的尺寸還是算了,我們沒有那麼大的機器。全部實驗都表明天空之石擁有超凡的屬性,完全勝任建造城市的能力。
我們考察了硬度之後開始計算材料的使用方式,朱雀已經明確說過材料是不夠的,我們當然不可能直接開始建設城市,最先的工作是統計並測算出實際材料使用量,以便我們合理安排。
測算結果正如小朱雀說的,材料不夠。為了合理利用只好再次計劃哪裡使用天空之石哪裡使用替代品。先城市地最外面一層肯定都要用到天空之石。這個用量扣除後再計算剩下的部分。
一直搞到下午我們大致計劃出了使用方案,早就等的不耐煩了的二郎神開始指揮著人偶工作起來。我們先要建設地是城市的底部裝甲層。當初設計時就計劃好了城市要使用模組化設計,裝甲當然一律按照模組化標準使用可拆卸的結構。按照設計方案,城市的底部是一個邊長公里的正方形。它將由1910244塊裝甲板保護起來。
每塊裝甲板實際上就是一個長1000米寬1000米厚100米的立方體。這個立方體的最下面30米的厚度是完全由天空之石組成的,它們在外面起到魔法抵抗和隱形的效果,光滑地天空之石不會粘上任何東西,即使從地面起飛也不會因為粘上大量泥土而失去隱形效果。在天空之石上面將安置大約70米厚的五彩神石。雖然在結構強度和魔法抵抗方面五彩神石不如天空之石,但是這東西敞開供應,不用擔心數量問題!
其實我本來想在裝甲層上安置鋼板,雖然比不上天空之石,起碼比五彩神石要結實一些。但是最終考慮到重量問題,我們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天空之石地密度很小,我感覺它幾乎和泡沫塑膠的密度差不多。扔進水裡完全都不會下沉的,甚至六級以上的風都可以把它吹起來。五彩神石的密度也要比海水小。在水裡可以像木頭一樣漂浮。這兩種材料的密度都不大,非常適合艾辛格的建設。我們地重力反抗裝置雖然功率很大,但是誰不希望節約一點呢?起碼魔晶石消耗能省一點。萬一以後艾辛格在海上失去動力,這麼輕的材料建設的城市說不定不會下沉,到時候迫降在海面上起碼能當船用。
裝甲板的製作是分開進行的,反正要到最後一次性組裝,所以現在先按標準大量製造出來。除了底部裝甲。城牆也是需要防護的,所以實際需要建造的並不只1024塊,城牆用的也不少。幸好二郎神的人偶數量眾多,弄起來比較快。
人偶們先把天空之石搬過來撲成面積一平方公里地正方形,然後往上把厚度堆積到30米。完成這一層之後再用同樣方法把五彩神石堆上去,全部完工後小朱雀和二郎神會親自拿著融合符貼上去,然後這些石磚堆起來的結構就會變成一個整體,不但天空之石連線了起來,連天空之石和五彩神石接合的地方都沒有任何斷層。就像是完全長在一起地一樣。我們行會要是有這種符就不用費事的用焊接機焊接船體了,可惜二郎神說什麼也不肯給我這種符。
在製作裝甲的同時另外一些玩家正在指揮著本行會的魔偶搬運著天空之石,他們讓魔偶把天空之石堆進了一個個事先做好的金屬殼裡。這些金屬殼都是一根根鋼柱。長度各不相同,最長的竟然長達30公里,從那恐怖的焊接痕跡來看當初為了弄這些東西可是費了不少事情。鋼柱的直徑各不相同,但是它們內部都是空的。天空之石被放進去之後就形成了一個石柱的形狀,使用融合符一貼,那些堆進去的天空之石就變成了一整根真正的石柱。把石柱從金屬外殼內倒出來之後玩家們有開始往裡面重新裝填天空之石,這些鋼柱其實只是模具,為的就是快速而精確的製造大梁。
巨大的城市需要支撐,這麼大的城市,一旦飛起來其底座承受的力量是無法想象的。以前的城市底部是整塊的岩石,有足夠的強度支撐這些重量,但是現在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