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2 / 4)

小說:一簾疏雨 作者:僻處自說

筋、烤雞腿、烤韭菜……可謂是隻要你想要的就能在這裡吃得到,燒烤最有規模的聚集地在順城街,當然在人民路上已經形成了一座“西南夜市燒烤城”了。

春城的小吃當然還有很多,可謂言不盡。味蕾中的昆明如同這座城市的鮮花一般,色彩斑斕,各類各樣,是道不盡的。如果遠方的你來到昆明,一定不要忘記了吃這些地地道道的昆明小吃,不然就妄來了。

(五)閒來翠湖嬉海鷗

(五)閒來翠湖嬉海鷗

昆明人說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我想,翠湖之於昆明,也許就如西湖之於杭州一樣吧。

一城曉色淡於煙之時,清風徐來,柳絲拂面,或沿湖堤漫步,或盪舟於湖面,或邀幾友共品茗,這樣的日子也悠哉悠哉,以至可以悠哉到一湖倒影泛晚霞之際也仍然不捨歸去,昆明人是這般深愛著翠湖。

尤其假日,翠湖兩畔遊人如織,人們盡情感受著“楊柳蔭中魚靜躍,菰浦深處鳥爭鳴”的自在,又可閒情觀“十畝荷花魚世界,半城楊柳撫樓臺”的風光,豈不亦樂哉!

翠湖曾稱“九龍池”,清朝倪蛻《滇雲歷年傳》記載:“九泉所出,匯而成池,故名九龍池”。如今的翠湖有兩道“阮堤”、“唐堤”兩長堤相互綿亙,頗有“聞道錢塘天下勝,阮堤知否是蘇堤”的氣派。清朝阮元來督滇時,築了一道南北縱貫的長堤,架了三座橋,南面燕子橋,北面聽鶯橋,中間採蓮橋,仿效唐朝白居易、宋朝蘇東坡在西湖築堤,即“阮堤”;在唐繼堯繼阮元之後,唐繼堯在湖中築起“唐堤”,把湖一分為四,湖中海心亭,西側觀魚堂,東南水月軒。翠湖各亭的匾聯也較多,譬如著名的黃奎光書題聯:有亭翼然,佔綠水十分之一;何時閒了,與明月對飲而三。

翠湖堤畔楊柳依依,湖中荷花欲滿眼。在夏秋之交時,翠湖一派綠滿汀洲荷葉田田的景象,藕花綻放的花香沁人心脾。

然而,翠湖的美麗景色不僅吸引了遊人,還吸引了來自遙遠的西伯利亞的一群候鳥,它們從遙遠的貝加爾湖穿越俄羅斯和整個中國來到昆明過冬 ,它們就是紅嘴鷗。

也許你會奇怪,昆明沒有海,哪來的海鷗呢?這一點也不奇怪,海鷗在昆明已經呆了二十多年了呢。自1985年冬天,“一點朱唇、萬般嫵媚”的海鷗從西伯利亞南方遷徒來四季如春的昆明渡冬已經二十多載了。它們飛翔在翠湖公園、盤龍江、盤旋在滇池畔,進行覓食,或在公園裡的水邊,又或在民居的陽臺上,在城裡的草地上,它們自由自在的和昆明人一起渡過一個又一個溫暖的冬季。

滿江湖水一片雪白,海鷗時而盤旋歡歌,時而嬉戲水面。它們用銀亮的翅膀絢亮了昆明湛藍天空,點綴著春城的每一個冬季,形成昆明的特色風景。

於是每到冬天,看海鷗成了昆明人的日常功課,昆明人無論男女還是老幼,一有空閒就會到翠湖嬉鷗。有的買袋麵包掰碎,或拋向空中,或丟向水面,或捧在手裡,讓海鷗覓食。

昆明人愛海鷗,就如愛著這座城市一樣,讓海鷗渡過溫暖的冬天直到來年二、三月份海鷗的離開,他們也便戀戀不捨的送走海鷗,然後等待明年的再見。是的,明年的那時候,海鷗又見!

(六)民族奇葩競相放

彩雲之南,中國二分之一的少數民族聚居在此,生活著二十六個少數民族,世居的有二十五個,其中有十五個民族為雲南所獨有。

早在氏族社會時期,雲南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就生活著“羌、濮、越”三大族群,他們是雲南最早的先民。在秦漢時期被稱為“西南夷”,而之後經歷了漫長的一段遷徙、融合,各民族到明清時期才逐步的趨於穩定。

二十六個民族的人們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澆灌出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可以說這裡絢爛的民族文化是一朵綻放燦爛無比的奇葩。

在昆明有這麼一個地方匯聚了二十六個民族,它是民族文化濃縮的一個視窗,是的,它就是雲南民族村。

正好明天晚上民族村即將迎來它開村十五週年紀念,璀璨滇池,激情村寨,想必那時煙花齊放,民族村的小夥小姑娘們的歌舞如煙花燦爛。

雲南民族村位於滇池北岸的海埂,不同風格的民族村寨錯落有致,將二十六個少數民族各具特色的村舍村寨、生產生活、宗教習俗如實的展示在人們的面前,是雲南民族文化的縮影。

民族村大門前是塊寬闊的集散廣場,下面草坪中是白象群雕塑,名為“白象迎賓”。這裡是民族風情的薈萃,也是原始純樸無疑的展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