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攻下重慶佔領中國全境的話……雖然東條英機很不願意做這個假設,他不想面對日本本土有一天會面臨兵臨城下的局面,但在今天這樣的局勢下他還是不得不做些準備。
對於東條英機來說,如果在那之前能夠做到這一點,也就是徹底的消滅了中國政權,那麼就算放棄日本也是可選的……東條英機很清楚,日本作為一個島國,一旦海軍無力與美國對抗,那麼日本最終走向失敗,因為美國海軍只需要用他們強大的海空力量將日本封鎖住就可以了,對於這個資源嚴重潰乏的島國來說,美軍甚至都不用登島作戰,日本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崩潰。
但如果佔領中國全境那就不一樣了,日本可以在最後關頭把百姓和工業轉移到中國,那裡是內陸,朝鮮及偽滿州國還有大量的朝鮮人和中國人可以做為兵源、炮灰,到時日本可以像中國對付日本的策略那樣對付美國。
東條英機深信,近乎原始的中**隊都可以把大日本皇軍纏住,那麼大日本皇軍也一定可以把美國人纏住。
所以,就算是在最後關頭,東條英機也不願意將中國戰場上那些經驗豐富的部隊調往太平洋。
最後沒辦法,東條英機只好把駐守在偽滿州國的第29師團調往馬里亞納群島……第29師團組建於日本名古屋,後來被派至滿州,是個乙種師團,雖然沒有參加過多少戰役但戰鬥力還差強人意,原因是其一直為準備對蘇作戰而積極訓練。
由此也可以看出……太平洋戰場對中國的戰場的影響,其實是正面的兵力沒有多大影響,而是後方針對蘇聯方向的防禦兵力不斷抽空,以致於後來蘇聯同意出兵東北時,就如入無人之境般的佔領了東北。
然而,這對於馬里亞納群島來說似乎並不是什麼好事。
原因是兵一多需要的補給就多,這使得日軍的運輸船、補給船不斷的來回往返,不是運人就是運糧運裝備,再有就是運軍艦和戰機的燃料以及建築工事的材料。
但問題是此時美國的問題魚雷已經得到解決,而且美國潛艇的作戰戰略與日軍完全不同……日軍潛艇是用來進攻美軍航母和軍艦的,其魚雷“不屑”進攻運輸船,而美國潛艇卻是主攻日軍的運輸船,對於軍艦和防衛森嚴的航母一般情況下都是“見而遠之”。
再加上日軍在海戰中軍艦損失巨大,所以護航船隻嚴重不足,於是在運輸過程中不斷遭到美國潛艇襲擊,人員、物資、裝備等損失十分慘重,比如第29師團就在美軍潛艇的襲擊中損失了1800人以及相當一部份裝備,這使得第29師團在馬里亞納戰役打響時甚至都存在裝備不足的現像。
陸軍的情況是如此,機場的增建同樣也因為缺少材料和器械處於相對停滯的狀態,最終豐田副武只得把原計劃增建為十一個機場改為九個。
對此,豐田副武還對草鹿龍之介解釋道:“我認為沒有必要建設那麼多機場,有些戰機可以停在航母上,而且在作戰中還會損失一些戰機。考慮到這些因素,九個機場已經足夠了!”
草鹿龍之介只能無奈的接受,雖然他明知道這是站不住腳的藉口……如果說考慮到戰時可以停在航母上或是戰機損失的因素,那為什麼就不想想有幾個機場是在美國人的地圖上而且隨時會因為遭受轟炸而無法起降呢?
但現在還能有什麼辦法呢?此時的日本到處都物資緊缺,增建幾個機場這在以前看起來是很容易的事情,現在都是舉步維艱,所以也只能盡力而為了吧!(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七章 答案
日軍在馬里亞納群島還有一個麻煩,那就是馬里亞納群島原本是日本海軍駐守,現在卻調了日本陸軍去駐防,而日本陸軍與海軍原本就不合,於是互相不買對方的帳……
這其實就是結結實實的打了東條英機一個耳關,他在兼任參謀總長時還信誓旦旦的說,由他一人領導所有的軍隊就可以消隊軍隊之間的隔閡將它們團結在一起,但轉眼間在馬里亞納群島上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而且這問題可以說很嚴重。
馬里亞納需要防守的島嶼主要有五個,由南往北分別是關島、羅塔島、提尼安島、塞班島和帕甘島。
這些島都是面積較大的島嶼,日軍的十一個機場就分佈在五個島嶼上……其中有兩個機場因為材料和器械不足,只以應急機場的方式建造。
因此,在分配陸軍防禦時就必須將陸軍分散到這幾個島嶼上,總指揮部設在處於中間位置且面積第二大的塞班島(面積第一大的為關島)。
這樣就必然會出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