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威滿臉不悅的問著亞歷山大。
“是這樣的!”亞歷山大解釋道:“蒙巴頓將軍知道你們將要對日軍發起進攻以解英帕爾之圍,他擔心你們兵力不足,所以就讓我帶著英印第三十六師來援助你們!我想我們會在戰場上合作得很愉快的!”
史迪威聞言不禁冷哼了一聲:“就像你們在第一次緬甸戰役時做的一樣嗎?”
“那是形勢所迫!”亞歷山大攤了攤手:“現在形勢完全不同了不是嗎?”
史迪威沒有再說什麼,但他很清楚,這支英國部隊明著是來增援中美聯軍的,但實際上卻來監視中美聯軍不讓中美聯軍搶了他們的殖民地的。
同時史迪威還在心裡暗恨:怎麼一個英國師到前線來他這個總指揮都會聽不到一點風聲。負責後勤的亞當到底怎麼回事?!
但這其實一點都怪不得亞當,原因是這時任誰都知道英國是盟友,而且英印師的軍裝又與中國遠征軍一樣,再加上後勤運輸方面相當程度上還是英國人在提供。於是這支英印師就十分輕鬆的一路開到了前線。
這也驗證了那句話:“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對於這種狀況,史迪威雖說不樂意,但終究還是拿亞歷山大沒辦法。因為他不可能在這時候與英國人撕破臉,否則中**隊的補給很快就會出現問題。
但接下來,就是戰略計劃肯定會受到影響。
果然。亞歷山大在知道史迪威想指揮中**隊一路沿著伊洛瓦底江打到仰光的時候,就不由驚呼:“喬,我絕不贊同這麼做,我們應該在拿下曼德勒後就跨過伊洛瓦底江西進。這樣就能輕鬆的解英帕爾之圍,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要多此一舉……”
“哦,是嗎?”史迪威反駁道:“你知道伊洛瓦底江西岸有多少日軍嗎?將近七個師團,你是讓中**隊渡過江去被日軍包圍嗎?你們就是用這種方法來解圍的?讓中國人去送死好讓日本人從英帕爾撤退?!”
“不不……”亞歷山大回答道:“只要中**隊打過伊洛瓦底江,就可以從日軍後方與英帕爾的英軍一起夾擊日軍。你知道的,日軍在英帕爾作戰這麼久,已經筋疲力盡了,如果有中國部隊在後面發起進攻,很輕鬆的就能將日軍這三個師團擊潰!那可是日軍三個師團啊,喬!如果做到這一點,那麼日本人就會元氣大傷,這會消耗掉日本人的許多兵力!我們很輕鬆的就能做到這一點,為什麼還要打到仰光呢?!”
亞歷山大的話的確有些的說服力,尤其是這其中的“消耗掉日本人許多兵力”,這也正美國所希望的。
但是史迪威卻清楚的知道,英國人說的這些話只不過是畫在牆上的一個餅,他們最終的目的……還是讓中**隊往陷阱裡跳並保住他們在緬甸的殖民地位。(未完待續。)
第九十三章 隊友
所以,有時事情不敢做得太絕。就像英國人一樣,因為在第一次緬甸戰役中表現得太過份了,以至於把自己所有的信譽都賠了進去,最終的結果就是自己也身受其害,現在已經沒人會相信他們的那一套了。
“這樣吧!”最後史迪威被亞歷山大給纏得沒辦法了,就只好換一種方式與亞歷山大討論:“亞歷克斯,請你先回答我一個問題,你覺得是中**隊戰鬥力強呢?還是英**隊戰鬥力強?!”
“當然是英**隊!”亞歷克斯想也不想就回答道:“尤其是我帶來的這支英印第三十六師,他們裝備精良,絕不是那些中**隊能比得上的!”
亞歷克斯不知道的是,高傲的他這一回卻是中了史迪威的計了。
“這樣就好辦了!”史迪威點了點頭,然後指著地圖說道:“情況是這樣的,我們用兩個師圍攻臘戍,用這方法將駐守曼德勒的日軍調離,此時駐守曼德勒的日軍不過只有三千人。我們的原計劃是:新一師攻戰曼德勒後,其餘兩個師迅速從臘戍脫離轉而配合新一師沿著伊洛瓦底江南下,並以第五十師防守曼德勒一線。既然你認為英印第三十六師的戰鬥力遠強於中**隊,而且還堅持要越過伊洛瓦底江到西岸作戰,那為什麼我們不兵分兩路,中**隊依舊南下,英印師越過伊洛瓦底江夾擊英帕爾?這不是同樣也能達到你所說的戰略目標嗎?”
“可我們兵力不足!”亞歷山大找到一個很好的藉口:“我們只有一個師!”
“這不是問題!”史迪威當即反駁道:“美國有運輸機,我們可以馬上把你們在印度的兵力運到密支那甚至是佔領後的曼德勒!”
於是亞歷山大就沒話說了。
史迪威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