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在樹蔭底下乘涼的老漢,一瞧見劉青山,也都咧著嘴樂,露出光禿禿的牙床子。
其中那位三大爺還吆喝一聲:“娃兒們呢,來貴客了,趕緊給打棗去!”
村裡十多歲的半大小子都上學去了,剩下幾歲的鼻涕娃,也舞弄不動大長竹竿子。
最後還是李村長親自跑腿兒,很快就打了一帽兜大紅棗回來,樂顛顛地放在桌子上:
“劉同志,你看這帽子不就發揮作用了?”
大夥都捏起紅棗嚐了嚐,香甜可口,味道很是不錯。
劉青山邊吃邊點頭:“到時候建廠,這村裡的古樹,可全得留著。”
這會兒的開發,誰管你什麼保護不保護的,連文物古蹟都拆,更別說樹木了。
所以聽了劉青山的話之後,高主任一臉的若有所思。
隨後大家商量了一下瓦盆窯村的搬遷問題。
住房方面,鄉里早就給準備好了,就是原來的耕地沒了。
不過呢,村民早就得到實惠,家家戶戶都好幾十萬的現金,暫時也不在乎那點地了。
劉青山又提出來一個建議:如果村民樂意的話,可以去影視城那邊去打工。
那邊的工作崗位還是比較多的,而且還會越來越多。
說來也怪,這塊地皮換成劉青山之後,一切都順利得出奇。
村民也樂樂呵呵地答應搬遷,而且沒有什麼額外要求。
這也叫高主任和範鄉長等人,徹底安心,心裡還一個勁感慨:人比人,氣死人啊。
確實如此,要是李大少在這,看到這一幕,估計非得氣炸肺不可。
剩下的事情,就交給王戰去辦理好了,簽署協議,付清尾款之類的,都不用劉青山操心。
瓦盆窯村的搬遷,劉青山也承諾到時候派幾輛大卡車來,幫著村民搬家。
故土難離,村裡的一些老人,像三大爺等人,還真有點捨不得離開這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
這都不是事兒,劉青山就跟那些老頭承諾:“等我們這邊的工廠都建好了,到時候還得請大夥回來看大門呢。”
那些老人,這才一個個笑逐顏開。
這時候,李一帆領著兩名助手溜達了回來,興沖沖地跟劉青山說道:
“那邊有個四間房的大院子,暫時當實驗室正合適。”
劉青山朝著他手指的方向望過去:“是不是太簡陋了一些?”
“先湊合著用,等新的實驗室建好了再搬過去好了。”
李一帆倒是不太在意工作的環境,畢竟他老家也是農村的,看到這些房子,感覺還挺親切的。
劉青山也就點頭,至於吃住方面,這邊距離影視城不遠,就在那邊吃住,也都非常方便。
看到劉青山答應,李一帆就心急火燎地要回去叫人運裝置。
至於實驗室需要的助手什麼的,他早就跟學校方面聯絡好了,化學系裡的尖子生,隨便他挑。
京大方面別的工作幫不上忙,提供人才還是沒問題的。
另外像做實驗需要的金屬鋰等等,也都是學校出面幫忙解決的。
這東西要是叫劉青山去找,還真沒地方踅摸去。
“等等啊,怎麼也得等人家搬走的。”劉青山連忙拉住李一帆,這也太心急了吧。
這時候,三大爺發話了:“沒事,那是俺家,俺們明天就搬,說啥也不能耽誤你們幹正事哩。”
劉青山看著老爺子笑得露出滿嘴的豁牙子,竟然覺得格外親切。
他也笑道:“那成,明天就叫車叫人,過來幫著搬家,這回沒有釘子戶吧?”
釘子戶這個稱呼,現在還很新鮮,不過大家想了一下,也就明白,都不由面露笑意。
高主任點點頭:這個叫法還挺恰當的。
“哪能呢,哪能呢。”李二狗村長連連表態。
劉青山則笑道:“有釘子戶也不怕,我們這裡搞的實驗,搞不好就會發生爆炸,叮叮咣咣的,估計有釘子戶都得嚇跑嘍。”
愉快的笑聲,在小村裡迴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