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鋪上行李,就能住人。廚房裡面,工具齊全,備上材料,就能做飯。
教學樓裡,雖然設施都比較陳舊,但是桌椅板凳黑板之類都還能用。
俗話說,破家值萬貫,這些設施,要是都重新置辦的話,那也是一大筆錢呢。
轉了一圈,劉青山心裡基本有數:只要人員到位,物資備齊,學校很快就可以正常運轉。現在唯一的問題是:還沒有生源呢。
啞巴爺爺對此顯然是早有準備,手上比劃著:整個學校,計劃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是招手新學員,從基礎學起,培養專業的中醫師,週期起碼五六年。
另一部分,則是搞培訓進修,這個可長可短,有一定基礎的醫生,在這裡深造兩三年即可。
招收新生,可以等到今年高考結束之後;而搞培訓,現在就可以著手準備。
相信以啞巴爺爺的名望,那學員還不得烏央烏央的。
正商量著呢,就看到秘書帶著梁小虎等人趕回來,後面還跟著一大群人,都是學校原來的校工,大概有三四十人的樣子。
都是聽張老漢說,學校要重新開學,過來打聽訊息。
秘書簡單跟劉青山他們說說,梁小虎那三個人,情況也屬實,不算啥大問題。
梁小虎還把倆小老頭介紹給劉青山:“這是我們的大師傅和二師傅,手藝都沒的說,要是不信,現在就給您露一手。’
這兩位叫烹飪的老師,情況比較特殊,不屬於教師編制,所以技校停了,他們也就回家。“咱們先搞個大掃除,時間長了,哪哪都是灰。”一箇中年婦女吆喝一聲,這位張阿姨是原來管理宿舍的。
這夥人便一鬨而散,很快就找來臉盆抹布,還有笤帚拖布之類,也不用人分派工作,就全都幹上了。
這些校工的熱情,實在有點出人意外,瞧得出來,他們對這個學校,還是有感情的。啞巴爺爺也點點頭:基本都可以用。
回頭把呂小龍叫過來,看看需要採購哪些生活物資,等到學員到位,就可以開課。
啞巴爺爺也有一種時不我待的感覺,培養中醫,是一個相對比較漫長的事業,當然越早入手越好。
至於學校的建設,那就慢慢來吧,反正這裡地方夠用,比一般的大學都寬敞。
等到中午,事情也基本都敲定,劉青山他們就準備回去。
“各位領導,我大師傅都回家預備飯菜了,你們可不能走啊。”梁小虎張開雙臂,攔在前面。
張老漢也在旁邊幫腔:“是啊,李師傅家,就在學校前面那趟房,手藝沒的說,就算是你們縣裡招待所食堂的大師傅,都是老李帶出來的。”
張阿姨也勸:“學校要是重新辦起來,我們這些人,也算有個正經工作,向各位領導表達一下謝意,也是應該的。”
話都說到這個份川兒上,大夥也就沒再推辭,在梁小虎的引領下,出了學校大門、
大門朝著南北公路的方向,又轉到學校南面,這裡有幾趟平房,這些校工,包括梁小虎他們家,基本上都在這邊住。
李大廚家裡就兩間房,擠擠插插地放了一張炕桌,地上擺了一張靠邊站。
老頭扎著圍裙,一邊擦手一邊招呼:“也沒預備啥,都是家常菜,怠慢各位領導啦。“應該是我們給您添麻煩了。”劉青山客氣幾句。
梁小虎又去左鄰右舍借了桌椅板凳啥的,大夥都就坐之後,他就領著那倆小夥伴,開始撿碗筷上菜。
不大一會,六個菜上齊了,最後還有一個酸菜白肉湯。
啞巴爺爺也拉著兩位老師傅上桌,邊吃邊聊。
確實都是普通的家常菜,白菜豆腐土豆之類,但是味道也確實真好,平常的食材,做出來不平常的味道,這才見功夫呢。
話頭兒聊起來,劉青山才知道,原來的技校,最厲害的就是烹飪專業了。
但是也正因為培養出去的人才太多,所以像梁小虎他們這種新手,才找不到工作的。
劉青山也吃得挺飽,笑著說道:“把我們村裡的廚師,也領過來,李師傅您幫著培訓培訓。”
夾皮溝的幾位大廚,弄弄農村特色菜還可以,再高階一點的,就拿不上臺面。
李師傅拍著胸脯表示沒問題,然後問劉青山“你們是哪個村的
“夾皮溝的,這學校,就是我師父準備開個中醫培訓學校的。”劉青山笑著答道。
李師傅一拍大腿:“哎呀,就是那位得諾貝爾獎的孫先生吧,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