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的炮彈不會打中我們!落在附近的炮彈是偶然的!”道格拉斯揮舞著雙手,聲嘶力竭地斥責著部下。這時,一顆炮彈在他的身邊開了花,把一部分船欄杆炸飛了。
“嗨——!”道格拉斯狂吼了一聲,倒在甲板上。
“沒什麼!”接著他又這麼大喊了一聲,咬緊牙關站了起來。從手腕上流下的血,吧嗒吧嗒地滴落在甲板上。
“司令官!”水手們喊叫著跑到他的身邊。道格拉斯喜歡人家叫他司令官,而不願叫他船長。
“司令官,到船艙裡去吧!”水手們把他抱進了船艙。他在進船艙之前,一直瞪著眼睛盯著九龍的炮臺。
這次炮戰是從午時開始的。英國支援的船隻很快就從尖沙咀開來,增強了進攻的力量。
清軍兵船一邊開炮,一邊向海岸撤退。兵船上拉著鐵絲網,以防被炮彈命中。但是,看來沒有多大作用。
據說英國船隊停止炮擊、開始撤退是在戌刻。就是說相互炮擊是從中午一直持續到日落。聽起來好像是展開了一場壯烈的海戰。其實它跟現代戰爭不一樣,戰鬥的速度相當緩慢。而且英國方面雖開出一艘軍艦和十多隻武裝商船,但其主要目的還在於威嚇,所以並沒有出現拼死決鬥的狀況。
清軍方面除了前面說的歐仕乾在戰鬥開始時陣亡外,水兵陳瑞龍在用步槍狙擊敵船時,反而被敵彈打中,當場死亡。陣亡的只有這兩個人。另外向上的報告中說:重傷二人,輕傷二人,但並無生命危險;兵船也有損壞,因中彈而進水,或部分破損,但能很快修復。
據記載,英國船隊方面雖有折斷桅杆之類的部分損壞,但無人死亡,僅有四人負傷。手腕受傷的道格拉斯當然是其中之一。看來他的運氣是夠糟的。
也許是幸而事先發出了一封抗議信,這次炮戰並沒有成為構成重大沖突的直接原因。由於馬地臣的出謀獻策,在九龍炮戰之後,義律立即透過澳門的葡萄牙當局,向清國官吏解釋說:這是為了生存而不得已採取的行動。我方現在仍然唯求和平。
應該說這次九龍洋麵威嚇性的開炮,還是收到了一些效果。這次事件確實刺激了廣州的上層,也給基層的戰鬥部隊帶來了動搖。在炮戰中可能丟掉性命的,畢竟是第一線計程車兵。 。。
九龍炮火(6)
“由於得不到食物而產生的仇恨是可怕的。食物的交易就睜一眼閉一眼吧!”終於有人說出了這樣的話。以後向英國船去兜售食品的小船,等於是免驗放行了。
英國方面的記錄也記載說,食品的價格比時價略高。這意味著向英國船提供食品的危險已經大大地減少了。可以想象這是沿海鄉村的居民同水兵之間已經達成了默契。由於這種默契,雙方都可獲得利益,一方可以不必打仗,另一方可以透過兜售食品而獲利。
九龍洋麵發生衝突的九月四日,正是前面所說的林則徐訪問澳門的第二天。他在這一天乘船巡視了海面。但他是朝著與九龍相反方向巡航的。
這次發生的衝突,林則徐在九月十八日——即事件發生的兩週之後才向北京報告。在這篇奏文中,寫著因我方炮彈命中敵船,“夷人紛紛落水”,“漁舟迭見夷屍隨潮漂淌”,並引述新安縣知縣梁星源的報告,據說夷人從海中撈起屍首,悄悄地掩埋了十七具。
向上級報告戰況,一般都要把自己一方的傷亡縮小,對敵人的損失加以誇大。九龍的指揮官賴恩爵給林則徐的報告也是經過了一番粉飾的。
不過,林則徐早就知道了事實真相。他已把石田時之助再次派往九龍,同時又和打進英國船隊的簡誼譚保持聯絡,雙方的實際損失情況早已原原本本地傳到欽差大臣的耳朵裡。
應當向朝廷奏報到什麼程度呢?來自現場的正式報告,根本沒有證據加以證實。看到敵兵紛紛落水,——畢竟只是看到;據說漁船上的人親自看到敵屍漂淌,——只不過是聽說看到了;聽說掩埋了十七具屍體,也只是風聞,無法確定其地點,把屍體挖掘出來看看。
賴恩爵送來三頂英國水兵的帽子作為證物,說是淹死的敵兵的遺物。——在戰鬥中,在甲板上被風颳走帽子,這乃是常有的事;很可能是在戰鬥之後,有兩三頂帽子漂流到岸邊。
林則徐在心裡暗暗地笑起來。但他還是煞費苦心地考慮了給北京的報告。關於英國船開炮的動機,簡誼譚作為一個當事人,早已送來了一份充滿自信的報告。——不過是英國人為了便於獲得食物而進行的威嚇,並不是有預謀,而是臨時決定的。
“時機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