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從那時起, GEICO的股票從 2美元漲到了194美元。談到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買股票時,他對僱員說,他們不能只看眼下,而是要放眼未來,他覺得未來是光明的。
華爾街現在賭的是所羅門能否倖免,還是變成小公司,正如《商業週刊》說的:“小點,少賺點,無力點。”人們擔心正在清理所羅門的巴菲特已給公司行了去勢。他已監督出售了500億美元的資產來緩解信用危機,但這降低了公司做傳統的大買賣的能力。拉里。蒂施一針見血地問:“若按戈弗洛德的理解看,誰來承擔風險?”巴菲特沒有答案。
從外表看巴菲特在所羅門沒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他常常跑到經理餐廳抓起個三明治狼吞虎嚥,其他人則在那兒吃牛肉餅。他也不像戈弗洛德那樣在過道里來回巡視。當案子漸趨平靜時,他留在奧馬哈的時間也越來越多。
他只與幾個僱員有緊密聯絡:羅森菲爾德, (這位對巴菲特細膩的套利技巧驚訝不已的交易神童),財務主管,總律師鄧漢和莫漢,後者把巴菲特當作公司的百科全書了。
剛開始經理們誤把巴菲特和藹的外表同性格柔和等同起來,但他遠比表面上看起來更強硬得多 (與戈弗洛德恰恰相反)。“他和約翰完全不同,”
高階副經理威廉。傑寧說,“要說服他可不容易,他的立場很堅定;而約翰想說 ‘不’時總是猶猶豫豫的。”
但巴菲特不願具體管理所羅門。他的話讓莫漢吃驚:“我不願讓你失望,可我從來不想經營投資銀行。”實際上他又回到了自己的方式——做一個專注但又保持距離的監督者,就像在喜詩糖業一樣。
與多數總裁不同,他不與其他經理打成一片,他不像一個經理,倒像個坐在一邊看臺上的投資商,10月份,他對莫漢說:“你的公司可能很不錯,但股票太糟了。”這是提醒。在過去5年裡,所羅門股票的利潤在S&P500種股票中只排在445位。現在巴菲特的注意力開始慢慢從醜聞轉向股票了。
Ⅲ—痛苦
從長期看,巴菲特認為所羅門的前景十分美好。它的資產打了氣似地膨脹起來,但它的資金利潤卻越來越少。它有穩定的贏利業務,如東京分部、套利、債券交易和承保。但拿錢不少的投資銀行家幾年來一直在賠錢。在股票上,它一年贏利一年損失;平衡表表明它現在是部大機器,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僱員也增加了,可就是賺回的利潤太少了。
巴菲特開始認識到問題的癥結在於所羅門發的獎金太多了。過去戈弗洛德讓經理們把3/4的公司利潤都拿回家了——好像公司不賺錢也得讓經理們待著一樣。但真正的夥伴——股東卻被冷落了。經理們不負責任是個畸形的訊號,就像巴菲特不願過分縱容孩子們一樣。他們的獎金越高,公司的紅利就“不足或沒了”。
現在巴菲特要採取大膽行動來打破這種格局。10月29日,他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上發表了兩則醒目的廣告。中心內容是巴菲特寫的關於縮減報酬的一封信。他強調,特別好的工作可以得到特別的獎賞,但所羅門“平分財富”的體系已經剝奪了所有——甚至中等水平的——股東的利益。
隨之而來的,他扔下顆炸彈。1991年他減少了獎金總額的1億1000萬美元。因此儘管那年(醜聞前)的得率比1990年翻了一番,但獎金還是略微減少了。不喜歡的人可以走。
我們按效益分配的原則肯定會導致一些管理人才離去……但最後留下的人都會遵守原則。
25年前,巴菲特在哈撒韋集團面臨困難時就對肯。察思說,他要的職員對公司像對自己的財產一樣負責。現在,在華爾街一座漂亮的玻璃和鋼結構的大樓裡,他告訴莫漢他已準備好接受大批僱員辭職的事實。莫漢問會有多少人,巴菲特說:“德里克,忠誠是買不來的。”
巴菲特的決定贏得了公司外的大力支援,許多人希望它可以最後讓華爾街的報酬方式變得合理些。自己公司裡的反應則完全不同。僱員們覺得莫舍造成的黑鍋扣到了他們的頭上,因此對巴菲特走向公開化的做法深惡痛絕。
廣告刊登的同一天,專挖人才的加利。哥德斯坦就接到了許多所羅門的經理們來的電話,他們希望忠誠是有標價的。
還有,這次創華爾街的削減程度也讓他們呆若木雞。莫漢減了經理70%的獎金,投資銀行家是25%,減得最多的人達50萬美元之多。巴菲特和莫漢還解僱了80名專業人員和200名後勤人員。
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