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希望我去上某所學校的研究生,但我不太想接受這個主意。
兩週以後,他又提起了這件事。“親愛的大傑裡,”他寫道:坦白地說,當我收到哈佛來的信時,我的心都涼了。現在,我正等著申請哥倫比亞,他們那兒的金融系非常出色,至少他們有像格雷厄姆和多德這樣兩三位熱門人物來教授普通股的評價知識。
巴菲特現在有點過於漠不關心了。事實上本傑明。格雷厄姆是證券行業的領頭人;他和他的同事多德,曾經寫過相關領域的研討教科書《有價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而且巴菲特在林肯時剛讀了格雷厄姆的一本新書《聰明的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而且感到這本書非常引人入勝。巴菲特的室友伍德說“它對巴菲特而言就像找到了上帝所在。”
他開玩笑地提到哥倫比亞的“熱門人物”時可以看作是當他害怕再次被拒絕時反映出來的心態。但是在8月初,巴菲特收到一則好訊息。他準備前往紐約和大師一起進行學習研究。
3格雷厄姆
市場先生的確非常熱心,每天他都會告訴你他覺得你的利益值多少。
本。格雷厄姆 《聰明的投資人》從第一次在黑板上寫股票那一刻起,巴菲特就被股票深深吸引住了。他曾交易過股票,研究過市場,也諮詢過專家,希望有所領悟——領悟圖表中蘊含的某些神秘的內部關係以及某些可以讓他發財的東西。當然,這並不比當年他趴在賽馬場地板上搜尋被遺棄的票根更加投入。有的股票可以投資,而更多的股票則不能投資。
本。格雷厄姆向他敞開了大門,親自和他談話,他教給巴菲特各種手段去探索市場中形形色色的可能性,並且所用的方法很適合巴菲特學習。配備了格雷厄姆的技術之後,巴菲特就能摒棄所謂的聖諭而用上自己的才能了。
在格雷厄姆性格典範的促使下,巴菲特決定按自己的意圖自立地工作——充滿了父親曾說過的愛默森“出眾的”獨立性。
格雷厄姆遠遠不只是巴菲特的導師,正是格雷厄姆才給這座令人驚歎而為之卻步的城市——股票市場繪製了第一張可信的地圖,他為擇股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而在此之前,它與賭博這門偽科學毫無差別。投資業沒有格雷厄姆就如同共產主義沒有了馬克思——原則性將不復存在。
他的著作都頗具創意,但在他的著作中,格雷厄姆並沒有完全闡述他曾給門徒們傳授過的東西。與華爾街其他的企業家不同,格雷厄姆敞開自己的思想,讓他人自由地分享他的觀點。他心不在焉的樣子——金錢對於他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引起了華爾街的濃厚興趣。在這一充斥著狹隘思想的領域,格雷厄姆堪稱一位古典的學者。他既是一位拉丁語和希臘語的研究者,也是西班牙詩歌的翻譯者,還更是百老匯戲劇的作家——這部戲演了4天。
奇怪的是,像他這樣能給投資業帶來革新的人物,卻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搗鼓古怪的業餘愛好和發明。比如他曾發明了一種新式滑尺,還有一種“更為實用”的傢俱 (這件事很令人費解,因為格雷厄姆從來連錘子都沒碰過)。他個子不高,一雙藍眼睛彷彿能把人看穿,厚厚的嘴辱——“有趣的小個子,有幾分醜陋”,一位合夥人這樣說他——但是他閃爍著智慧的靈氣。
在1894年的倫敦,他來到了這個世上,名字叫本傑明。格羅斯伯姆。他剛滿週歲時,父親把家搬到了紐約,開辦了一家中國進口商品業的分支機構。
然而,在他9歲時,父親去世了,他的母親把積蓄都投入了股票市場,在1907年的巨大恐慌中,這些積蓄都化成了青煙。他找了份臨時工。在布魯克林男子高中唸書時,成績非常突出。後來,他進了哥倫比亞大學。1914年畢業以後,有三個系給他工作的機會:英語系、數學系和哲學系。但是他採納了學院院長的意見,來到了華爾街。
格雷厄姆從最底層的工作起步,每週把股價寫在黑板上,掙2美元。那個年代裡沒有什麼證券分析家,而只有“統計員”。很快,他便自封為一個投資者,同時開始寫作。到20年代末期,他已經在工作之餘開辦了財務方面的講座。
他在華爾街做的講座反映出他對幾何學的喜愛。他熱衷於對稱型的投資——發明了一套歐幾里德的原則來運用到股票市場之中。
格雷厄姆的方法在20年代末期的投機氣氛中顯得很怪異——他總企圖
尋找那些便宜得幾乎沒有風險的公司,比如在1926年,他發現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