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正義和公正。 上帝告訴摩西自己的路,並讓所有的猶太人知道自己的所做的事情。” 這裡需要注意一點,行使正義和公正的世人相信上帝的存在,不一定是《聖經》所教。這是因為塵世間的人即使有完全遵從正義的覺悟,這種覺悟也會有被自負心代替的危險。“自己是優秀的”這種覺悟最多隻能拯救自己。這是倫理上的利己主義,和真正的正義毫不相關。 一個人在道德上的完全主義可能會受到周圍的人的指責,這不是一件什麼可怕的事情。1950年初轟動美國的麥卡錫上院議員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證。 有的人大談所謂的正義和公正,絲毫沒有在上帝面前謙虛。對這些人的論調,猶太人是持懷疑態度的。 “人將自己的眼睛變的更加明澈,以便看得更清 耶和華卻可以看到人的靈魂。”(摘自《箴言》) 《聖經》說:“對心靈實施割禮,不能強求第二次”。三千多年以來,上帝一直教育猶太人“不能強求”。 日本人把猶太人作為“它山之石”,可他們有沒有進行反省呢?看看那些蜂擁著去海外觀光的日本遊客和那些在路上擠來擠去的公司職員吧。一旦加入到某個集團,日本人就變得目中無人,這是他們的集團意識作祟的結果。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心靈的割禮
猶太人在獨自一人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身上割禮的痕跡,就會想到和上帝的約定。眾所周知,割禮就是為了紀念上帝和祖先亞伯拉罕的契約,將生殖器的包皮割去的宗教儀式。 我在紐約的時候,有一次去拜訪了我的同事(也是一位進修拉比的學生)弗朗克魯。 “你怎麼認為割禮?” “割禮不但在生理上起到衛生保健的作用,而且,每次我看到自己身上割禮的痕跡的時候,就會非常強烈的意識到自己是猶太人。” 弗朗克魯所說的可能不帶代表全體猶太人的見解,但是,大部分的猶太人一看到自己身上割禮的印記,就會或多或少地在本能上意識到“不應該過放縱的生活”。本能和情慾的衝動雖然十分強烈,如果能適當地控制,就能營造出有秩序的社會生活。 重要的是,猶太人從《聖經》中學到的是“心靈的割禮”,這是一個超越本能的﹑更高層次的課題。借用先知以西結的話,“賦予他們新的靈魂,將鐵石之心從血肉之軀中取出,換上一個有血有肉的心”。這樣,頑石一樣的人就具有了一顆新鮮靈動的心,沒有偏見和偏執的謙虛的心,也就是禪裡面的“順從的心”。 猶太人認為,律法的根源在於對上帝的依賴,所以他們強調的是我們所不具有的“心”的重要性,而這顆心就是用來感知上帝的。摩西代表全以色列接受上帝所賜予的律法。對於摩西,有“像他這樣順從上帝的人,勝過世間所有的人”這樣含蓄的評價。為什麼呢?律法再完善,如果人沒有順從的心,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惡的衝動
如果有一顆順從的心,是不是就沒有罪惡產生呢?不是這樣的。 被稱為“上帝”的摩西接受“十戒”後,從山上下來。這時,他看到人們在他不在的時候已經造好金牛,並對它頂禮膜拜,就大為光火,打碎了那塊刻有十戒的石板。因為這個罪過,在他死的時候沒有被允許到和上帝約定的地方(迦南)。 被上帝寵愛的大衛王看到部下的美貌之妻沐浴的時候,情慾氾濫,逼她與自己同寢。所以,知道什麼是正確的道路和實現沒有過失的生活還有著很大的距離。無論是竊賊還是強盜都承認自己所做的是一種惡行。“罪”的問題裡面,總有些是單靠人們的道德意識解決不了的。 猶太人將這稱之為“惡的衝動”(英語叫“Evil Impulse”或“Evil Inclination”)。這種“惡的衝動”的概念是猶太人特有的,我還不知道其它民族的思想文化中還有相類似的表述。 在著名的挪亞時代,地球上暴虐橫行,上帝就想用洪水將人類消滅。這個《創世記》上的故事就反映了這種概念。 上帝對於世上罪惡曼延早有了思想準備,但他想不到每天看到的全都是惡行。上帝當初創造了人後悔莫急,說:“把我創造的人從地面上抹去!人也好,獸也好,就是天上的飛鳥,我都後悔當初造了它們。” 洪水消退之後,挪亞為上帝設立了祭壇,在祭壇上擺上了祭品。上帝聞到祭品的香氣,不禁心動,說:“人年輕時候犯了錯,我就毀壞他們的土地。這種事我不會再做了。” “耶次艾”這個希伯來語的詞實在太難翻譯,如果把它作為“創造”派生出來的動詞來理解就是“表象”和“意圖”的意思。不管怎麼說,它就像是“心象”,指突然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