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放在桌子的前沿,讓桌子騰出比較大的位置,接著王莽坐下來,從揹簍裡拿出一卷書,放在石桌子上展開。
這是《禮記》,一部由孔子的學生們所撰寫的文集,內容是關於《儀禮》的解釋和說明。最初,為劉向所編,收130篇文章。但篇幅太大,不利傳閱,戴德簡化掉其中的三分之一,得85篇,後來戴德的侄子戴聖又再簡化,選出其中的一半得49篇。現在王莽讀著的,正是戴聖所編的《小戴禮記》。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已。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已。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王莽小聲地讀著。
這是《禮記·禮運》裡記載的孔子的一段感慨。當時,孔子剛參加完一個拜祭祖先的儀式,走到宗廟門外,子游陪著他,孔子觸景生情,向子游感慨自己沒能趕上祖先們實行“大道”的那個時代。
“道”,在現代語文裡就是真理的意思。“大道”相當於絕對真理。行大道的社會,意指一個符合人類終極理念的社會。根據現代社會科學的發展,這應是指原始共產主義社會。因為,在行大道的社會里,天下屬社會公有。社會選舉道德高尚的、有能力的人進行管理。社會里人與人之間有信用,關係和睦。人們不僅只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僅只疼愛自己的子女,而是要讓全社會的老年人得到善終。讓幼有所愛,老有所養,男人有工作,女人有夫家,青壯年人有充分施展其才能的機會。對老而無妻者、老而無夫者、少而無父者、老而無子者、殘廢患病的人,社會都有保障措施。“貨”是經商得來的財富,含有剝削成份。因此,人們厭惡之,人們拒絕佔有不是自己創造的財富。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不自私自利,和平、團結,是為大同社會。
對《禮運篇》王莽讀過許多遍,至今仍一遍又一遍地讀著、研究著。他對“男有分。女有歸”這一句,尤其有深刻的印象。因為,如果男人沒有工作,女人找不到婆家,那麼,這社會,又怎可能會是一個安定的社會,又怎麼可能是一個美好的社會呢?他想到了趙根和趙駒,他們失去自己的土地了,如果又找不到工作的話,他們將怎樣生存呢?他又想到了大嫂,她還很年輕,其實,是應該再嫁個丈夫的。
王莽把那野花兒拿在手上,輕輕地轉動著。她會歸入誰家?他望著野花兒這樣問自己。幾個月沒到這兒來,心裡有過牽掛,但身不由己。這朵花兒,讓他心裡有股美好的感受。這時在遠處,有隻不知什麼動物走過。大黃狗本來安靜地伏在他腳邊的,突然站了起來,並且迅猛地追了過去。又是一隻倒黴的小田鼠吧,大黃狗呆悶了,正好拿它尋開心。
王莽放下花兒,又再繼續念道: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大道”社會逝去了。公有制度被破壞,天下實行私有的制度。大家各人顧各人,各自分開單幹,心中只有自己的小家,不再顧及社會這個大家。人們一心只想發大財,財迷心竅,這樣的心態,對社會的危害極大。但是,如果能夠以禮義作為行為的準則,依照禮義的準則來建立法律制度。以禮義擺正君臣的關係,以禮義使父子關係純厚,使兄弟關係和睦,使夫妻關係和諧,總之,以禮義來約束人們的私慾,那麼,這個社會,還是能給人一個稍安定的環境,是為小康社會。
孔子告訴子游:“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王莽認為,這段話,對理解孔子一生的追求,有很大幫助。孔子周遊列國宣揚“克己復禮”,他的目標是什麼?不是要建立大同社會,而是要建立一個小康社會。建立大同社會,正如他告訴子游的,是他的遠大志向。但孔子顯然認識到,以當時的社會現實而言,不具備建立大同社會的條件。所以,孔子宣揚仁義道德,宣揚“克己復禮”,是希望將社會置於禮義的約束下,最後達到小康水平。
突然,大黃狗近乎瘋狂地吠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