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皇上恩典!”
王襄向孔光行禮謝過。他作為家裡的長男,這些與外面的人相交流的事務,是他要學習處理的。
“皇上和太后希望夫人和陽平侯節哀順變。”
孔光說道。
“辛苦孔大夫了。”
王襄再行過謝禮。
孔光字子夏,孔子14世孫,他熟悉漢制及法令,因此,成帝即位之初,即舉為博士。因為數使錄冤獄,賑贍流民而知名。成帝感念王鳳對國家的貢獻,也是略表自己的孝心,所以再對王家加以賞賜。而派孔光作使者,也是有強調自己的孝心的意思。
說過正事,王夫人對孔光說:“這幾天,我正督促襄兒學習。孔大夫來得正好,可以教他一些。”
“那麼,不知陽平侯有什麼疑惑之處呢。”
王襄是初生之犢不怕虎。想了一下後就說:“我的確是有個疑惑想請教孔大夫的。”
“請說。”
孔光說。
“宰我是孔門‘十哲’之一。但當宰我問孔子說,父母逝世後要守孝三年,這時間過於漫長。君子三年不習禮儀,禮儀就會受破壞;三年不奏樂,音樂就會潰散。他認為守孝一年就夠。孔子卻認為宰我不仁。我覺得不理解。”
“不理解什麼?”
孔光直截了當地問。
“不理解為什麼時候宰我就不仁了。其實,我覺得宰我說得挺有理。我懷念父親,但我不認為父親就希望我什麼事都不幹。我認為,他若泉下有知,仍是會希望我不斷成長的。”
“仁者愛人。父母逝世了,如何愛?孔子已經把意思表達清楚。他認為,因為人生下來三年才稍能離開一下父母,與此相對應,子女為父母守孝三年就很應當,是回報父母的愛。能回報父母的愛,自然為仁。不回報父母的愛,自然為不仁。況且,這三年之期,是大家共同遵行的傳統習俗。”
“哦。”
王襄行禮謝孔光的指教。但他心裡面,仍然是有些不明白,卻又說不上了什麼。
“我覺得,這是孔子罕有的讓人感到有爭議的觀點。”
王莽接住了話題說。
“你是說,孔子是錯誤的?”
孔光不喜歡打啞謎,說話總是直白。
“仁者愛人。這不錯。回報父母的愛,是仁者所應為。問題是三年之期與一年之期。這期限之爭,各有各的理。所以,才會有不同的觀點。我的意思是說,這很好地說明他們兩人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
“這話怎麼說呢?”
孔光沒有聽明白。
“稱宰我為孔門“十哲”,其實不準確。宰我是孔門的離經背道者。他是一個革新家。一個自由主義者。而孔子要復辟古禮,是個保守主義者,他們是完全不同的政治追求。”
“哦。你這樣的理解,倒是有些意思。”
孔光雖然不全是贊成王莽的理解,但王莽的理解,讓他感到興趣。
“從人本身來說,宰我是率性的,他追求自由,大白天也睡覺,以致孔子要責備他‘朽木不可雕’。後來宰我為齊國大夫,支援田成子搞政變,甚至為此喪命,也正是這一自由主義的表現。而孔子要求尊重傳統習俗,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宰我雖是孔子的學生,實是一名離經背道者。他們是不同的人。”
王莽一番侃侃而談,孔光大為託異。他感到自己的思想裡有如照見了一道光,看到了新的不同。雖是孔家子孫,但在學問的研究上,他不認為自己就一定勝過別人。這天下蒼生,能人眾多,誰能猜透上天的意旨?所以,他也總是謙虛的。後來回覆皇命,他向成帝彙報行程,除報告說王夫人很感激外,也特別談到了自己對王莽的印象,覺得皇上的這位親戚,是一個很有見解的人。
2010.1.30
第二章
王莽步履輕快地走在長安街頭上,他心裡頭的高興,洋溢於表。雖然黃門侍郎這個官位,實在是算不得什麼官,就是皇帝的侍從,有職無權,跑龍套的崗位,在宮裡頭,給皇帝傳詔命,遞訊息;到皇城外,比如,皇帝要外出打獵了,就舉著旗幟、佩著劍,隨侍左右。但這是第一步,是珍貴的第一步,是他走向光輝未來的第一個臺階。從今天起,他就不再是一介平民,而是有了出身的人。
雖然高興,王莽還是沉得住得氣,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緒,沒有高興得又舞又跳的那種輕浮樣。他邁著穩健的腳步,向未央宮走去。一路上,遇到的行人不算多。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