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1 / 4)

“請皇上,恕臣無禮。”

王鳳半躺在床上,小聲地說。他說話的聲音,微弱得幾乎聽不到。

臥床多日,王鳳已變成是另外一個人一樣。劉驁端詳著他,幾乎認不出來。他是那樣瘦小、那樣軟弱無力,彷彿一陣風就可以吹起來。而往日在朝中,王鳳可是以作風相當強悍著稱。兩相比較,劉驁不覺垂淚。

太后王政君,淚水早如斷了線的珍珠,不停往下掉。她用衣袖擦拭眼睛,怎麼也擦不完。她的幾位兄長中,她和大哥王鳳最親。長兄為父,在眾兄弟中,王鳳是最有擔當的人。而現在,他這麼一副樣子,還能再擔當什麼呢?

人總是有一死的。塵歸塵,土歸土。不論生前多輝煌,或者是多貧寒,最終,死是人們共同的歸宿。只是每當想到自己的親人要永遠地離開時,這本來平常的事情,又變得不平常起來,畢竟,死也就只能是一回。

“大將軍,若有不能言之事,平阿侯譚次將軍能接替你的工作嗎?”

劉驁內心雖然感傷,但國家大事,要處理好,選定誰來接替王鳳的工作,是影響到國家今後10多年發展的。不過,劉驁說得很有人情味兒,很有些忌諱,沒有把不該說的話都直白地說出來。但該說的,便是說了。

王夫人悄悄地走出房間外面。成帝要和夫君說正事,她覺得不便留下來。

“陛下,惹臣直言,其實,王譚不適合接替臣的工作。”

“為什麼?”

劉驁大覺意外。

“王譚諸侯,雖是臣之親弟,但他們行為奢侈僭縱,這樣的一副模樣,又怎能率導百姓,為百姓之榜樣呢?”

“大將軍覺得,在譚之外,還有更合適人選?”

“臣敢以死保薦御史大夫王音接臣的工作。”

“哦?”

“子曰:‘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就臣覺得,兩人相比較,譚對臣,倨;而音對臣,敬。態度相差很遠。音對臣敬,是悌孝之情;譚對臣倨,是不孝之表現。所以,臣向陛下保薦王音。”

雖然在御史大夫中,谷永是王鳳一黨的,與王鳳更相熟。但在官員的安排上,已基本形成一個傳統,官員主要來自儒家和外戚這兩大集團。兩大集團中,丞相用儒家,大將軍用外戚。丞相地位比大將軍高,而大將軍實權又比丞相大,互相制衡。因此,王鳳沒有推薦谷永,而是推薦自己的族弟王音。

劉驁默然。

這一舉薦,與他原來心目中的安排,有所矛盾。他需要時間思考一下。王鳳死後,由王譚接替大將軍職務,是最順理成章的。當然,王音是王氏族弟,在這個意義上說,也是屬於外戚集團的人。

“國舅的話說得很對的。仁愛是我們漢朝治理國家的根本精神。孝悌是仁愛之本。人沒有孝悌之心,便會背離仁愛之本。沒有孝悌這個根本,長不成仁政這棵大樹。”

皇太后王政君說。她看出,劉驁並不打算爽快地接受王鳳的保薦。王政君是相信王鳳的眼光的。儘管,王譚是自己同父異母的親弟弟。

“孟子說過:‘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這是臣所以舉薦王音的原因。陛下的大臣若都是忠誠孝廉之士,天下又何會不平,百姓又何會不安呢?”

“好的。朕會認真考慮的。”

劉驁算給了王鳳一個明確的答覆。

“另外,臣另外還想給陛下保薦兩位年青人。他們是陛下的兩位表弟。淳于長和王莽。他們在我這兒幾個月了,事臣如父,謙恭如子,甚為孝廉。已經幾個月了,很不容易,是可用之材。陛下可用之。”

“淳于長和王莽嗎?”

“是的。他們行事謙恭,做事細緻,確實是可用之材。”

王鳳舉薦的這兩個年青人,劉驁對淳于長比較熟悉,他們幼時就一塊兒玩耍,相處得還愉快。現在,淳于長任職黃門侍郎,在宮中服務,也是常見面。但對王莽,劉驁就稍陌生些。

“王莽熟讀儒家經典,很有自己獨到的心得,臣深感佩服。他雖然不善言談,但為人真誠,努力,做事有幹勁。”

“好的。朕知道了。謝謝國舅舉薦。國舅如此忠心國事,朕實在感謝。但請國舅保重,好好療養身體。另外,太后和朕帶了許些草藥來,都是太醫仔細挑選過的,都是對國舅的病有利的。”

“謝陛下恩典。謝謝太后。”

漢武帝以後,漢朝便規定每年在每二十萬戶中,要推舉官員一名,然後由朝庭任命。推舉的標準就是“孝”和“廉”,即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