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生聽後思忖。
也就是說,小巫與真太子很有可能已與吳鉤見過面。
吳鉤既能欣然前來,很可能已經相信如今坐在龍椅上的那一位,並非先帝血脈。
潘芷雲笑道,“吳鉤果然不簡單,竟能帶三十五萬重兵前來洛城還讓晉帝絲毫不起疑心。於我們而言,是好機會。”
說罷不住用小眼神剽著漢生。
漢生自然知曉潘芷雲的意思,即然真正的太子在洛城,吳鉤此番前來的重心自然放在秦陽軍身上,無暇顧及司州之事。
漢軍初成氣候,倒是渾水摸魚趁機發展的好時機。
漢生眉頭緊鎖,苦思了一會,開口,“這樣不行,我得去找陸沉。”
文哲聞言一驚。
雖從潘芷雲處知曉漢生與陸沉初在秦陽軍相識之事,仍下意識將漢生視作秦王,滿心為漢軍盤算。
他想著措辭,正欲開口勸阻,就被一臉波瀾不驚的潘芷雲一把攔下,示意文哲不要開口,反而率先道,“我當初幫你是想讓你稱王,如今漢軍正是擴張的好時機,秦陽與晉軍必有一戰,利害得失你自己心中有數便好。你如何決定我不攔你,你決定。”
文哲聽完此言,有些訝異,深深看了潘芷雲一眼。
這番話,可一點都不像一個商人。
儘管潘芷雲平時也不怎麼像一個商人。
潘芷雲對文哲的訝異不以為意,只專心看著漢生。
漢生果然陷入沉默,又過了良久,才開口道,“我要去找他。”
潘芷雲點點頭,“好。”
“這一回我獨自帶兩萬金甲大戩士去,明日一早啟程。維州與司州之事照舊,還是由文哲與你一道負責,之前的計劃不變。此番前去,我自會注意分寸。”漢生對潘芷雲與文哲道。
潘芷雲還是點點頭,“好。”
文哲張張嘴,眼看著漢生匆匆離開書房,最終還是沒說出反對的話。
第二三三章 未能相聚 (下)
漢生動作極為利落,決定了以後當即回房收拾東西,交代了一下讓年稷堯暫時跟著潘芷雲,又囑咐文哲繼續關注小巫的動向。
文哲不放心,硬是又塞了五千騎兵給漢生。
金甲大戩士再強終究是陣法控制,哪怕有年稷爻的往生之法能讓它們維持形態,一旦進入有複合陣法的地界,還是會失效。
這種時候,反而是正經的兵馬更實用。
點兵結束後,漢生領著五千騎兵與兩萬金甲大戩士直奔雁蕩關而去。
幾乎與此同時,一位黑衣人兩封帛信送到了潘芷雲面前。
潘芷雲扯開帛信看了一眼,也不避諱,直接丟給文哲。
文哲看完第一封,“這佛國聖女好生厲害,短短一月整肅一個部族,還隱隱有好與邊牧族開戰的意圖,這,這,這…”
潘芷雲只是聳聳肩,不予評價。
文哲也沒太過關注,拆開第二封帛信,眼前一亮,“南海觀音宗?咱們在維州一共才不足三月,觀音宗好靈的耳朵,好快的手腳。”
潘芷雲依舊平淡笑道,“既然人家有意與咱們合作,數日後便有觀音宗子弟親自登門,若是示好的東西笑納便是,總歸沒有壞處。”
文哲見潘芷雲毫無訝色,“你毫不驚奇,是早就料到了觀音宗會遣人前來?”
潘芷雲還是笑吟吟,打馬虎眼,“前日偶得一卦,有朋自南方來。”
文哲搖搖頭,很是不以為然,“你就裝吧,肯定不止這麼簡單。”說著忽然想到什麼,湊到潘芷雲面前,“秦大人走時,你也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莫非你也早就知曉秦大人要去秦陽之事?”
潘芷雲挑挑眉,轉過頭來看文哲,“關於…秦大人,東珠郡文家,洛城清玉院,知道的樁樁件件都不比我少吧,這樣沒意思。”
一拂袖,竟是大步流星走了。
潘芷雲平日嘻嘻哈哈沒個正形,倒是難得見到這樣較勁的時候,奇了。
文哲搖搖頭也不以為忤,繼續處理繁忙公務,如今維州由陸元辰把著,幷州新打下的幾座城池正待他來穩定後方,要忙的事並不少。
文家韜光養晦多年,大量的人才漸漸由幕後轉到臺前,在文哲與陸元辰安排下為漢軍所用。
年稷堯雖說跟著潘芷雲,潘芷雲也沒怎麼太管她,只丟給她一卷《陣法初考》和一卷《拂》,作為陣法入門與研究,就自顧自忙去了。是以年稷堯整日與姜在一塊搗鼓各種陣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