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成一團火球。馬汀為這奇異景象所震,差點忘記了思考,所幸大量飛行訓練讓他養成了良好的操作習慣,在停止射擊的同時,他右擺操縱桿,轉動控制襟翼的操作輪,使得me…50迅速由小角度爬升的狀態改為側身急轉,用堪比蝙蝠的敏捷動作避開了從英國轟炸機上掉落的碎片以及另外幾架英國轟炸機的報復性射擊。等到馬汀再次轉頭的時候,他射中的那架布倫海姆iii正翻著滾墜向地面。
開啟通訊器,馬汀以故作沉穩的腔調說道:“公牛六號射落第二架英國轟炸機,這次行動是不是太輕鬆了一點?”
“公牛四號也擊落兩架,我們繼續採用魚鷹戰術如何?”
“公牛三號射落一架,射傷兩架,時間還不到兩分鐘,以這樣的效率,我們半個小時內足以將所有的英國轟炸機消滅掉。”
飛行員的熱烈討論才開了個頭,他們的中隊長便無情打斷了他們的話:“公牛中隊全體爬升!全體爬升!剛剛得到命令,我們對付後面的英國戰鬥機!”
轟炸機在前,戰鬥機在後,這是什麼狀況?
這樣的疑惑顯然不止是馬汀所有。尋找答案或許不是眼下最急切的事情,但它關係到戰術策略的正確與否,關係到這場大規模空戰的走勢和結果。
不多會兒,中隊長在通訊頻道里下令:“注意,全體爬升至7500米高度,英國戰鬥機群在1點鐘方向,我們先用騎兵衝鋒戰術打散他們的大編隊,然後採用長機誘敵、僚機伏擊的策略,大家明白了?”眾人齊聲回答“明白”。伴著液冷發動機的響亮轟鳴聲,馬汀少尉眼前的高度表讀數迅速增加。論絕對速度,me50不是各國現役戰鬥機中最快的,戰鬥半徑更是me50的效能短板,但它的轉向能力和爬升速率絕對是一流水平,從5500米到7500米所用不過三分多鐘,二十餘架me…50和相當數量的ir…30就位之後,黑壓壓的英國戰鬥機群正以7000米高度飛來——雙翼機佔了大多數。
“注意,先生們,剛剛得到通知,第9航空聯隊的戰鬥機在我們後方,他們將跟隨我們投入戰鬥,還會有德國戰鬥機趕來參戰,開火前最好確認一下目標的塗裝,飛行時多留心,千萬不要跟友軍飛機撞在一起了。”
聽到中隊長的通報,馬汀下意識地朝周圍看了看,後方稍低的位置果然有許多四機編隊,初略估計有七八十架戰鬥機用於攔截英軍戰鬥機,如果再有德國戰鬥機及時加入,那麼雙方戰鬥機在數量上大致對等,鑑於同盟國聯軍的主力戰機效能稍佔優勢,這場戰鬥的勝負天平無疑會傾向於德愛聯軍一方。“保持隊形……俯衝攻擊!”中隊長命令一下,馬汀輕壓操縱桿,機頭小角度下傾,地平線遠端的田野、河流、城鎮進入視野,但視線焦點已然被成群結隊的英國戰鬥機所吸引。這些從不列顛島飛來的戰機塗裝五花八門,有的是鉛灰色底草綠色紋塊,有的是草綠色底棕黃色紋塊,還有些居然是鉛灰色的原色,跟愛爾蘭空軍這邊整齊劃一的塗裝形成了鮮明對比,英國戰鬥機花花綠綠的塗裝看起來不夠嚴肅,卻有著迷亂人眼的效果,馬汀發現自己很難分辨出哪些是英制“惡魔”、“長手套”、“角鬥士”,哪些是英軍從美國購入的f9、p…12、霍克iv。它們體型相仿,且按照英國標準採用了圓形的發動機整流罩,效能卻存在較大的區別。對戰不同機型通常需要採取不同的策略,碰到這種情況,馬汀有些心慌,他迫使自己冷靜下來,努力回憶各種英軍戰鬥機的外形特徵,起落架形狀、尾翼構造還有駕駛艙位置……面對著高速俯衝而來的愛爾蘭戰鬥機,飛在最前面的英國戰鬥機拉起機頭做好迎擊準備,它們以六或八架為一個戰術編隊,每個編隊保持著緊湊的戰鬥隊形,而且編隊中的戰鬥機塗裝和機型是完全一致的。雙方戰鬥機群的距離迅速縮短,飛行員直視的簡易瞄準器裡有了清晰的輪廓,電光火石之間,馬汀的思維接通了,他認出自己的目標是一架“角鬥士”,那是英國空軍效能最好的雙翼戰鬥機,也是當前英國空軍裝備數量最多的一款戰鬥機。英國人自認為“角鬥士”優於ir…29,總體效能跟ir…30處在同一水平線上,而在此之前,日本軍隊購買裝備的“角鬥士”曾在中國戰場跟愛爾蘭志願者駕駛的ir…29交過手,雙方的表現旗鼓相當。ir…30固然是一款近乎完美的雙翼戰鬥機,無論高空截擊還是低空纏鬥都有著強勁的實力,但融合金屬材料與下單翼構造優勢的me…50屬於一個新的技術時代。在優秀飛行員手中,me50對ir…30的單挑勝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也就是說,不管“角鬥士”是否能夠跟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