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戰排程,只有部分戰鬥機繼續留在中低空,餘下的戰機悉數進入雲層。
雲層較薄的層積雲,頂部高度通常不超過2500米,而籠罩在交戰海域上空的則是厚厚的雨層雲,其頂部往往在6000米以上。施徹拉姆和他的中隊很快克服了視線糟糕和氣流顛簸的影響爬升至4000米高度,這裡抬頭不見陽光、低頭不見海面,別說是展開攻擊,連目標的方位都判斷不了。
施徹拉姆並不著急,他透過無線電叮囑僚屬飛行員們保持航向和飛行高度,其餘一概不說,而隨著雙方戰鬥機在低空展開交鋒,通訊頻道便充斥著各種聲音。又過了大約十分鐘,他看到下方雲層開始出現異樣的電閃雷鳴,知道敵方戰艦在進行防空射擊——這意味著自己的攻擊目標有極大的可能就在下方海面。
“第87中隊,三號方案第二階段開始,探路者出發。”
耳機裡旋即傳來一個再熟悉不過的聲音:“探路者收到,即刻啟程!”
厚厚的雲層當中,一架編號z…42的俯衝轟炸機調整尾翼,機頭下壓,轉眼便脫離了它所在的小編隊。在下穿雲層的過程中,它的速度越來越快,等到即將穿出雲層時,速度計上的讀數已經提高了460公里每小時,這是它在平飛狀態下望塵莫及的速度。
飛行高度降低到千米左右的時候,飛行員的視野已逐漸變得清晰起來,在那波濤洶湧的海面上,艦艇航行留下的白色尾跡幾乎跟翻滾的海浪融為一體,但從受傷艦艇上冒出的滾滾黑煙和防空炮火的閃爍焰光都清楚無比的指明瞭出它們的方位。穿出雲層的俯衝轟炸機飛行員一邊調整飛行方向和俯衝角度,一邊透過無線電報告:“探路者發現目標!探路者發現目標!目標處於環形防禦隊形中央,前艦受損嚴重,後艦適合攻擊!重複,目標處於環形防禦隊形中央……”
沒等這名德軍飛行員說完,一陣頗為猛烈的爆炸聲如海嘯般襲來。此前美英艦艇已透過雷達探測到同盟國機群的逼近,正苦於炮手觀測不到敵機的準確位置,終於發現一架敵機鑽出雲層現身眼前,大大小小的高射炮都往它這裡招呼,要是將這些高炮彈換上近炸引信,沒準它已經被撕成碎片了。
探路者冒死探路,在高空蓄勢待發的施徹拉姆卻沒有接收到報告——這時候美英艦艇的無線電干擾已經奏效,同盟國戰機雖有備用通訊頻道,卻不能保證在切換通訊頻率的過程中遺漏某些重要資訊,而且敵艦隊只消幾分鐘時間就能以同樣的方式阻塞備用頻率,使得干擾範圍內的同盟國戰機陷入各自為戰的境地。
儘管沒能在第一時間從探路者那裡得到迴音,憑著經驗和直覺判斷,施徹拉姆少校認為目標就在雲層下方,切換備用通訊頻率與僚屬戰機取得聯絡之後,他時令其餘戰機以螺旋下降的方式在此逗留,五分鐘內若無新的指令,全體拋掉炸彈調頭返航。
施徹拉姆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他擔心雲層下方有大批的美英戰鬥機在等待獵物上門,以ju…17t的機動能力,一旦被“山鷹”這樣的對手盯上而又沒有己方戰機解圍,成功逃脫的機率是相當渺茫的,而在結束通話之後,他放下襟翼,擺正升降舵和方向舵,節流閥控制桿後拉到底,關閉冷卻空氣進氣口,將戰機調整到適合高速俯衝的狀態,前推操縱桿,成為第二個脫離編隊的探路者。
在加速俯衝狀態下,這架編號z…42的ju…17t很快從4000米降低到了千米高度,偏巧就在這時,前一個探路者將電臺轉至備用頻率並且報告了探察情況。趁著通訊還能奏效,施徹拉姆少校在簡略觀察海面情況之後果斷向僚屬戰機下令:“三號方案第三階段開始,全員攻擊居後的敵方主力艦艦,一擊即走,重複,一擊即走!”
第188章 半渡而擊 下
一如舊時空叱吒風雲的“斯圖卡”,ju…17及其艦載型號ju…17t有著鮮明的優缺點,俯衝狀態下,它們快若閃電,令對手猝不及防,而在平飛狀態下,它們慢如大雁,是敵方戰鬥機飛行員喜愛的小點心,連普通高炮都能對其產生較大的威脅。施徹拉姆少校駕駛ju…17t鑽出雲層之後,為了觀察戰場形勢、指揮僚屬戰機,他在800米高度中止俯衝,改為45度角的大半徑螺旋下降。等到他完成作戰排程,飛機的飛行高度降至570米,飛行時速減為440公里,這樣的飛行資料已不適合進行75度角的絕殺式斷崖俯衝,擺在這位德國海軍王牌面前的選擇有兩個:要麼拉起飛機來一個漂亮的高臺跳水,要麼直接發動攻擊,以低於60度的俯衝角進行投彈。
不管施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