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時常常輕而易舉地耍弄對方,而這也被許多美軍飛行員無奈地稱為“貓鼠鬥”。不過這一次,日本飛行員們發現自己所面對的這些美軍戰鬥機不僅火力異常強大,空中纏鬥的能力也是相當突出,不論自己如何盤旋、翻滾,哪怕是高難度的連續側滾,那些美軍戰鬥機依然如尾巴一樣緊跟在後面。搶到了攻擊位置的日軍飛行員也發現從美軍戰鬥機後部發起攻擊變得不那麼容易了,將它們套入十字準星的過程無異於溼手抓泥鰍,有時候明明已經握在手中,下一秒卻又無可奈何地讓它溜了出去…………章節內容結束……》
第252章 不起眼的小島 中
密克羅尼西亞,意為“小島群島”,主要有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諾魯島、吉爾伯特群島等。*/這些群島分列為兩弧,中隔馬裡亞納海溝,從高空俯瞰,它們宛如一串璀璨耀眼的珍珠,點綴在碧波萬頃的浩瀚海面上。
1933年以前,密克羅尼西亞的多半島嶼為美屬領地或受美國政府託管,而至1934年初,整個密克羅尼西亞都已籠罩在太陽旗的陰影之下。美軍奪回威克島後,距其最近的馬紹爾群島自然成為了交戰雙方關注的焦點。在日軍重兵囤積且建有大型航空基地的馬朱羅,日軍海航部隊的陸基戰機和水上偵察機擴增到了兩百多架,陸軍和海軍陸戰部隊的作戰人員增加至9000多人,這個陸地面積僅有10平方公里的環礁開始顯得人滿為患……
1936年12月16日,距離西方聖誕節還有一個多星期。擺脫了戰火烽煙的歐洲民眾已經開始為這個重要節日做各種準備了,而在美國,無論資產階級還是大眾階層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太平洋前線,各種****慰問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數千公里之外的中太平洋上,美軍指揮官們欲借夏威夷戰役和威克島之戰的勝勢繼續發動攻勢,由美國海軍第1、第4以及第6特混艦隊組成的海上戰鬥群從威克島海域出發,浩浩蕩蕩殺奔馬朱羅。
上午11時許,從馬朱羅航空基地起飛的日軍偵察機在300多海里外發現了來襲的美國艦隊。部署在馬朱羅的日軍戰鬥機和轟炸機傾巢而出,儘管它們氣勢洶洶,可是在盡遣精銳上陣的美軍海上戰鬥群面前,這波攻擊缺乏一戰定乾坤的力度。
得知陸基航空部隊與美國艦隊交手,前一階段隱蔽調動至索羅門群島待命的日本聯合艦隊立即在新任司令長官米內光政的率領下開赴戰場,這位行事果斷、堅持“凡事提前五分鐘到達”的指揮官將主力艦艇一分為二:重型航空母艦“祥鶴”號、“瑞鶴”號、“大鳳”號,輕型航空母艦“祥鳳”號、“瑞鳳”號、“龍鳳”號,連同25艘護航艦艇開赴諾魯島海域;擔任聯合艦隊代理旗艦的紀伊級戰列艦“駿河”號,在東太平洋戰役和夏威夷戰役中倖存的主力戰列艦“土佐”號、“長門”號、“日向”號、“扶桑”號以及主力戰巡“赤城”號、“榛名”號、“霧島”號,加上輕型航母“鳳翔”號、“飛鷹”號、“隼鷹”號以及護航輕艦艇27艘,編隊開赴馬紹爾群島海域。
從索羅門群島到馬紹爾群島有近兩千公里也即一千一百多海里的航程,若保持20節左右的高巡航速度,兩天兩夜就能夠抵達預定攻擊陣位,而諾魯島在馬紹爾群島以南約500海里位置,這個距離遠遠超出了普通艦載機的有效作戰半徑。
12月18日黃昏,指揮經驗非常豐富的日本海軍中將米內光政親率戰鬥艦群抵達馬朱羅西南海域,而在這之前的兩天時間裡,美國艦隊已徹底摧毀了日軍在馬朱羅的航空力量,擊沉擊傷多艘日本艦艇,並對環礁上的防禦工事進行了飽和式的轟炸與炮擊,但是跟威克島的情況不同,美軍遲遲沒有在馬朱羅或馬紹爾群島的任何一處島嶼、島礁實施登陸作戰。
沒有收到美軍登陸的訊息,米內光政一面令艦隊放慢航速,一面派出由2艘輕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組成的雷擊戰隊高速北行。夜幕降臨後,這支雷擊戰隊悄悄靠近馬朱羅,準備在島上駐軍的指引下對美國艦隊展開夜襲,不料美國人先下手為強,以重巡洋艦編隊從二十公里外猛烈轟擊沿岸航行的日軍艦艇,雖然這種遠端炮擊命中率極低,但在心理上給了對手非常大的壓力,一貫剛猛驕橫的日本海軍竟然出現了未戰便退的情況,使得米內的奇襲意圖完全落空。
幾個小時後,天色漸亮,龐大的日本艦隊非但沒有迅速後撤,反而是在馬朱羅西南約120海里的海面上徘徊。三艘航空母艦上,勤務人員忙不迭地將掛載副油箱的偵察機從機庫提升到甲板,又頂著海浪的搖擺將這些偵察機送上天。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