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時間裡,算上在東南亞以及澳洲陣亡、被俘的陸軍官兵,美軍的損失多達50萬人,毫不誇張地說,美國人在太平洋已經流夠了血。
叱吒太平洋的日本海軍航空兵依然兇悍,馬紹爾群島一役,美國海軍損失了“卡波特”號和“巴丹”號兩艘戰鬥航母,主力航母“貝露森林”號也蒙受重傷,此外還有多達19艘輕型艦艇及輔助艦船被日本艦載機炸沉,但得到歐洲志願者支援的美國海軍航空兵這次幹得也不賴,他們同樣擊沉、重創了日軍三艘戰鬥航母,攜手水面艦艇擊落了140多架日軍艦載機,迫使日本聯合艦隊撤離馬紹爾群島海域。
入港之後,這支特混艦隊依照艦型分別前往不通的碼頭停靠,加上原本就停泊在港內的兩艘戰列艦,7艘強大的重量級戰艦排在一起,換做是鉅艦大炮的鼎盛時期,這樣的武力在世界範圍內也具有驚人的威懾力。然而時代變遷,不管人們是否接受,事實就是海軍航空兵已然成為海戰的決定力量交戰各方的指揮官們權衡一場海戰的勝負機率時,戰列艦的砝碼作用大為削減,航空母艦和有效作戰距離內的陸基航空兵才是至關重要的。
血色的夕陽下,喧鬧的港灣漸漸平靜下來。唯一的轟鳴聲來自於周邊軍用機場上例行起降執行警戒偵察任務的陸基飛機,和在阿留申群島、夏威夷群島的部署所不同,這裡的機場上除了相當數量的戰鬥機之外,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