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半球氣溫的逐漸降低,金融危機爆發後的第一個冬天到來了,許多地方因經濟蕭條、犯罪率上升而動盪,另一些地區則是戰火紛飛、難民遍地。在這樣的氛圍下,愛爾蘭政府不失時機地升級了它的移民政策,就此引發了世界各地的愛爾蘭裔移民又一次迴歸潮。至1939年底,愛爾蘭總人口為7萬,較1916年增加了近70%,而在1940年的前10個月裡,申請加入愛爾蘭國籍的達到了59萬人之多,其中54萬人順利入籍,另有4萬多人獲准入境居住。這樣一來,愛爾蘭王國的居民總人口迅速向800萬的歷史最高值邁進,而同一時期威爾士王國的總人口僅為204萬,這意味著這兩個尊奉同一位君主的國家一旦組建聯合王國,愛爾蘭人將在這個聯合王國內佔據絕對的多數地位。
一海之隔的愛爾蘭王國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蕭條的風浪中穩穩前行,隔壁的英格蘭和蘇格蘭卻陷入了水深火熱的困境,這讓威爾士民眾既羨慕又感慨。正是因為兩國之間存在特殊關係,愛爾蘭的國營企業在採購煤炭、鋼鐵等工業原料和半產品時,通常優先選用威爾士貨,私營企業和普通民眾也在情感上傾向於同一個國王統治下的兄弟之邦,使得威爾士那些在國際市場上並沒有太大優勢的工業產品始終有穩定的銷路,進而保證了這個國家的就業率。1940年11月,在威爾士各界的強烈要求下,威爾士政府批准在境內建設兩條分別橫貫東西、南北的高速公路,所需資金主要由威爾士政府向愛爾蘭貸款解決。這兩條總長度達到387公里的高速公路將在持續三年的時間裡提供大約兩萬個工作崗位,也就意味著一萬多個威爾士家庭在此期間至少能夠填飽肚子。
進入1941年後,大量貨物過剩以及惡性商業競爭導致歐洲的經濟環境仍未出現好轉,外貿出口量的大幅減少對愛爾蘭和威爾士這兩個出口型國家影響漸深,越來越多的企業無奈降低產量,削減工人工時,甚至分批裁減工人,雖然失業保險機制的運轉和政府救濟的實施保證了兩國民眾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但生活質量的降低還是沉重打擊了民眾對未來的信心。以此為契機,兩國政府高層在加的夫舉行正式會晤,商討建立經濟聯盟事宜,並利用報刊和廣播廣泛宣傳經濟聯盟的種種益處,從而降低雙方民眾的抵制心理。1941年2月10日,經兩國議會批准,愛爾蘭…威爾士經濟聯盟宣告成立,相互進口貨物不再徵收關稅,實施互惠互信的貿易信貸政策,有效增進了兩國間的貿易活躍程度,進一步加強了兩國經濟的互補性,更重要的是,為兩國最終建立聯合政府作出了關鍵性的鋪墊。
第9章 血火哈拉哈河 上
read336;……章節內容開始……》
哈拉哈,蒙語為“屏障”之意。哈拉哈河發源於摩天嶺北坡,上游穿越火山熔岩地段,在茂密的林海中曲曲彎彎向西流去,到阿木古郎南成為內蒙古與外蒙古的天然界河,流經外蒙注入貝爾湖,而後又轉入呼倫湖,河流全長399公里,由於西岸比東岸高,從河東岸看西岸如同一座長長的壁障在眼前,哈拉哈河由此地貌而得名。
1941年4月的一天,晴空萬里無雲,一架草綠色塗裝的單翼單發飛機自北向南飛過諾門坎地區的荒原地帶。這架從海拉爾航空基地起飛的九一改型偵察機,載著日本陸軍航空兵軍曹赤松三郎和兵長竹中信一,兩人隸屬於日本關東軍飛行偵察第10戰隊,奉命沿哈拉哈河執行巡邏偵察任務,所以他們的飛行路線基本與哈拉哈河的流向相符。
跟舊時空的歷史有所不同,由於受到列強國家的挾制,日本軍隊1933年秋才對中國東北發動侵略,在中**隊的頑強抵抗下,直到1934年夏天才完全佔領了東三省,並且扶持建立了偽滿政權,進佔********則是1936年春天的事情。儘管侵華戰爭進行得很不順利,日本軍國主義的戰爭實力卻透過侵佔東南亞和南太平洋諸島得到了飛速的擴張。與美國簽訂停戰協定後,以昭和天皇為首的最高權力圈重新調整了日軍的戰略佈局,新佔領的南方殖民地以穩定開發為主,軍事重心北移,向西加緊侵略中國,向北窺覷西伯利亞。在這樣的背景下,駐紮在偽滿地區的日本關東軍實力得到了迅速的擴充,不但原有的8個師團接近或達到滿員狀態,還從南方調來了能征慣戰的第25軍主力部隊近衛師團和第5師團,以及模仿德國陸軍裝甲叢集組建的第1裝甲師團,正規作戰兵力達到22萬人,另有為數10萬人的偽滿軍隊和數萬地方保安部隊可以抽調助戰。
時至1941年,哈拉爾河西岸的外蒙古名義上仍是中國的